蓝玉夜闯蒙古王妃大帐:一桩风流案引发的万颗人头落地

炎左吖吖 2025-10-21 11:54:43

1389年的一个夜晚,蓝玉闯入蒙古王妃的大帐,王妃羞愧难当,随即拔剑自刎!刚刚立下大功的蓝玉,就此开启了作死之路。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那个冬夜,蒙古王妃裹紧皮裘缩在帐篷的角落。 突然,征北大将军蓝玉闯进了她的营帐。 此刻他醉眼惺忪,盯着她笑:“跟着元主混,不如跟了我。” 王妃趁他动手扯她衣带时,摸出短刃狠狠扎进自己心口。 血溅时,蓝玉的酒突然醒了。 因为他闯下的大祸,比他灭的北元残部更棘手。 蓝玉的发迹,是草根逆袭的教科书。 他本是定远县一个佃户家的儿子,姐姐蓝氏嫁给常遇春后,才跟着进了红巾军。 常遇春见他作战勇猛说:“这小子,天生是块打仗的料!” 常遇春活着时,蓝玉还算收敛。 跟着姐夫南征北战,从鄱阳湖打陈友谅,到北伐灭元,他总冲在最前。 可常遇春一死,蓝玉的“野”就藏不住了。 洪武五年,他当先锋打蒙古残部,追着扩廓帖木儿的骑兵砍,砍得对方“马背上都挂着明军刀”。 洪武十四年征云南,他率先锋破大理,生擒元平章达里麻,连朱元璋都夸他“比傅友德还猛”。 到洪武二十年,蓝玉已封永昌侯,俸禄二千五百石。 更风光的是,朱元璋把女儿蜀王妃许配给他女儿,又让他当太子朱标的妻舅。 这层关系,让他成了“太子党”核心。 可猛将的傲慢,也在这时生根发芽。 他开始觉得“老子天下第一”,啥时候都是以自我为中心。 真正让朱元璋动杀心的,是两桩“丢尽皇脸”的事。 第一桩,是1388年捕鱼儿海战后,蓝玉闯入蒙古王妃帐篷。 那夜,蓝玉的亲兵抓了二十多个蒙古贵族家眷,他挑了个最漂亮的王妃,强行带进自己大帐。 王妃是元主脱古思帖木儿的侄女,身份金贵。 她不堪受辱,用发簪刺喉自尽。 消息传回南京,朱元璋气得摔了茶杯:“蓝玉这是要毁我‘怀柔蒙古’的大计!” 朱元璋本想安抚蒙古降民,让北元残部归顺。 蓝玉这一闹,等于告诉蒙古人:“大明的将军,连你们的王妃都敢抢!” 气得朱元璋把原本要封的“梁国公”,改成了“凉国公”。 第二桩,是喜峰关炸门。 大军回师时,蓝玉走到喜峰关已是深夜。 守关小兵按规矩盘查,隔着城门喊:“将军有文书吗?” 蓝玉醉醺醺吼:“老子是征北大将军!你们这群小兵也敢拦?” 小兵不敢擅开,只说“请将军稍等,容我上报”。 蓝玉哪忍得了这气? 他大骂:“等你们上报,老子早进城睡了!” 转头下令:“架炮轰!” 亲兵架起火炮,“哐哐”几下炸塌城门。 守关将士吓得面如土色,这是敢炸自家城门的将军! 两件事传到南京,朱元璋气得三天没上朝。 他不是没给过蓝玉机会,之前蓝玉养庄奴欺压百姓,御史弹劾,朱元璋只骂了两句。 蓝玉在军中安插亲信,朱元璋也睁只眼闭只眼。 可这一次,蓝玉触碰了朱元璋的底线。 朱元璋杀蓝玉,表面是“蓝玉谋反”,实则是“功高震主”的必然。 蓝玉是太子朱标的妻舅,朱标在时,朱元璋觉得“有太子管着,蓝玉翻不了天”。 可洪武二十五年,朱标病死,皇太孙朱允炆才十岁。 这让朱元璋慌了。 他看着满朝功臣徐达、李善长、胡惟庸,要么死了,要么被贬。 剩下的蓝玉,手握重兵,性格狂傲,连太子都镇不住,何况小娃娃? 更让朱元璋忌惮的,是蓝玉的“军权”。 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告发蓝玉谋反。 朱元璋等的就是这个由头。 他亲自审案,哪怕蓝玉喊冤,也只笑:“你强占王妃时,怎么不想想‘谋反’?” 最终,蓝玉被剥皮实草,全家上下、亲戚朋友,连说过他好话的将领,一共杀了1.5万人。 史称“蓝玉案”。 那么,猛将之死,谁之过? 蓝玉案后,明朝开国功臣几乎被清洗殆尽。 有人说蓝玉冤,说他“只是嚣张,没真谋反”。 也有人说他活该,“谁让他总戳皇帝的肺管子”。 蓝玉死后,朱元璋更放心地削藩、集权。 可他没想到,正是这种“卸磨杀驴”的做法,让后来的藩王朱棣有了借口。 你朱元璋能杀功臣,我朱棣就能“清君侧”。 1399年,靖难之役爆发。 历史的讽刺在于,蓝玉用自己的命,为朱棣铺了路,而朱棣的“靖难”,又让朱元璋的“皇权稳固”成了笑话。 那年冬夜,蓝玉以为自己立了不世之功,却不知那夜的王妃之死,已为自己掘好了坟墓。 他的傲慢,毁了自己的功名,也毁了朱元璋的布局,更让二十万功臣的血,染红了洪武朝的晚霞。 历史从不会为傲慢者留名。 毕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能捧人的皇权,也能杀人! 主要信源:(中华网热点新闻——明朝大将蓝玉死的冤不冤?蒙古王妃受辱自尽足以说明)

0 阅读:107

评论列表

呦鸣2012

呦鸣2012

1
2025-10-21 17:34

如果蒙古攻打大宋的时候没有屠杀,没有强暴妇女,那么蓝玉是错的,否则的话蓝玉的做法就是正确的

猜你喜欢

炎左吖吖

炎左吖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