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专家一致认为,想战胜中国只有一个法子,但这条红线美不敢跨越 在美国战略圈,一个危险的想法越来越有市场,要想一劳永逸地解决中国问题,或许只剩军事冲突这一条路。 美国智库兰德公司曾进行18次针对台海冲突的军事推演,结果无一例外指向美国失败,2025年最新的推演结果更是让人咋舌,中国在西太平洋的军事部署已经形成了一套厉害的“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体系。 像东风 - 17高超音速导弹,速度快得像闪电,根本防不住,095型核潜艇隐蔽性强,能在深海里悄悄行动,轰 - 20隐身轰炸机更是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发动攻击,这些装备一起上,形成了多层次的打击网络。 美国海军情报局的数据也显示,中国造船的本事那叫一个强,产能是美国的200倍。 到2025年,中国海军舰艇数量都超过380艘了,而美国现役舰艇还不到300艘,好多航母还因为要维护,长期停在港口里动不了。 更要命的是,中国军事改革后,从以前的“防御型”变成了“主动进攻型”,火箭军装备的多弹头,能同时攻击多个目标,饱和攻击能力大大提升,北斗系统让中国在全球都能准确定位,天链卫星保证了实时数据传输,就像给军队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 美国前东亚情报官员约翰·卡尔弗都警告说,要是冲突升级,关岛基地可能会被高超音速导弹攻击,就连夏威夷甚至西海岸的城市都可能遭殃,这种“非对称作战”能力,让美国传统的军事优势根本发挥不出来。 美国可不是第一次碰到中国划的“红线”,在朝鲜战争的时候,中国就明确警告美国,别越过三八线,结果美国不听,最后还不是乖乖地和中国签了停战协定。 越南战争期间,中国又划定了17度线,限制了美国地面军事行动,美国也只能乖乖遵守,这些历史事件让美国明白,跨越中国红线,那代价可不是一般的大。 现在,台湾问题成了中美关系里最敏感的“红线”,美国国防部副防长科尔比还提出个“拒止战略”,想把台湾拉进美日菲的“第一岛链”,甚至还想拉拢俄罗斯一起反华。 但这计划刚一出来就黄了,澳大利亚不愿意军事介入,日本因为经济上依赖中国,态度也模棱两可,印度在中印边界问题上也很克制。 美国智库的报告都说了,美国在中国“家门口”的军事存在还是少点为好,不然到时候想帮忙都帮不上。 美国想用军事威慑中国,背后其实还藏着经济上的矛盾,2025年的时候,中美贸易额还有6000亿美元,中国是美国大豆、芯片的最大进口国。 特朗普政府挑起的贸易战,最后让美国企业成本上升,供应链也乱了套,而中国经济却一直稳稳地增长,哥伦比亚大学的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都警告说,保护主义最后受伤的还是美国自己,因为和中国断了合作,美国自己的利益首先就受损了。 在科技领域,美国的封锁政策也没起到啥好作用,2022年美国出台《芯片法案》,想限制中国半导体发展,结果倒好,中国加快了自主创新的步伐。 到2025年,中国半导体产量一直在涨,美国企业却因为要调整供应链,成本变高,竞争力也下降了,这种“封锁 - 反制 - 再封锁”的循环,让美国在战略上越来越被动。 美国战略圈里的“军事冲突论”,说白了就是霸权心态在作祟,美国接受不了中国走多边主义、推动全球化的道路,就想用军事手段维持自己的单边优势。 但现实是,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东盟合作这些,已经和好多国家建立了伙伴关系,美国那些盟友在台海、南海等问题上也越来越谨慎了。 2025年的中美关系,就像站在了一个十字路口,美国要是继续执迷于军事威慑,最后肯定会发现自己的战略资源不够用了,要是选择对话合作,就能和中国一起分享发展的红利,避免两败俱伤。 就像中国说的,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任何外部势力都不能干涉,美国要是敢跨越这条红线,肯定会重蹈历史的覆辙。 美国战略圈里的“军事冲突论”,其实就是他们面对中国崛起时焦虑和无措的表现,这种想法还是冷战时期那种零和博弈的老一套,根本没考虑到现在全球化时代各国利益都紧紧连在一起了。 从军事推演失败,到经济博弈反噬,从历史教训的警示,到地缘现实的制约,都说明美国要是真想用军事手段解决中国问题,那肯定会付出无法承受的代价。 真正的聪明人应该看清形势,别再搞霸权那一套了,中国的发展谁也挡不住,中国的力量应该用来和各国一起构建安全、繁荣的全球环境,而不是当成对抗的筹码。 美国要是能放下“老大”的架子,和中国平等对话合作,不仅能避免冲突升级,还能为全球治理出份力,历史已经证明,跨越红线的人最后都会付出代价,未来也会证明,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
美专家一致认为,想战胜中国只有一个法子,但这条红线美不敢跨越 在美国战略圈,
物规硬核
2025-10-21 10:51:5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