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8年,62岁的汤和请求朱元璋:“陛下,赏我100个美人!”朱元璋大笑:“悠

炎左吖吖 2025-10-20 10:56:20

1388年,62岁的汤和请求朱元璋:“陛下,赏我100个美人!”朱元璋大笑:“悠着点,就20个!”汤和小声嘀咕:“少了点。”次日验身,这些女子竟无一人是完璧之身。 南京城里,62岁的汤和裹着褪色的战袍,站在金銮殿外,手里攥着一份特殊的“赏赐清单”。 他要100个美人,外加告老还乡的恩准。 满朝文武偷瞄,这位跟着朱元璋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老将,莫不是老糊涂了? 可朱元璋看到时,却笑了。 他拍着汤和的肩:“准了,20个美人够不够?多了怕你消受不住。” 汤和低头嘟囔:“少了点。” 可谁都看得出,这老头儿哪是真想要美女? 分明是在跟皇帝玩一场心照不宣的把戏。 汤和与朱元璋,是濠州钟离城一起长大的“泥腿子”。 童年时,两人同啃过讨来的馊饭,同躲过元兵的箭雨。 朱元璋做游方和尚时,汤和已在郭子兴帐下当百户,却第一时间写信:“朱重八,来我这儿,有肉吃。” 可以说,没有汤和,那么朱元璋真不一定能坐到现在这个位置上。 往后二十年,汤和成了朱元璋的“左膀右臂”。 攻集庆他当先锋,平陈友谅他守要冲,打张士诚他镇常州。 可就是这座常州城,成了汤和命运的转折点。 1356年,张士诚围攻常州,汤和凭险死守。 张士诚派人说降,他拍着城门骂:“老子守城如坐屋脊,左顾左,右顾右,投谁不是投?” 这话传到朱元璋耳朵里,成了根刺。 后来朱元璋称帝封侯,徐达、李善长都封了公爵,汤和只得了个中山侯。 徐达替他抱不平,汤和却拉住老友:“当年那话,我早忘了。可陛下记着呢。” 他比谁都清楚,朱元璋的多疑刻在骨子里。 朱元璋称帝后,蓝玉案诛杀万余人,胡惟庸案牵连三万,连李善长都被满门抄斩。 汤和看着老战友一个个消失,后背冷汗就一直出。 最让他心惊的,是徐达的“病逝”。 这位战功比他显赫、与朱元璋更亲厚的老兄弟,最终连死因都成了谜。 1388年,汤和62岁了。 这一年他刚平定倭寇,班师回朝。 看着满朝年轻将领,他突然慌了,自己跟着朱元璋打了三十年,如今成了“老古董”,可皇帝的刀,从来不认老。 他琢磨着,得找个由头“自污”。 朱元璋在奉天殿摆宴:“老汤,你要什么赏赐?” 满朝文武都替他捏汗。 按惯例,战功赫赫的老将,该求加官进爵。 可汤和眯着眼笑:“臣老了,想要100个美人,回凤阳养老。” 这话一出,殿内死寂。 朱元璋却仰头大笑:“准了!20个够不够?多了怕你带不动。” 汤和低头小声补了句:“少了点。” 次日验身,20个美人竟无一是完璧。 汤和心里也跟明镜似的。 皇上早看透他的“醉翁之意”。 他要的不是美人,是向天下宣告,我汤和没野心,只图个安稳。 朱元璋也明白。 他赏了汤和黄金千两,准他回凤阳建宅子,还让他管海防。 既是信任,也是监视。 汤和的晚年,活成了明初功臣的“样板”。 李善长被赐死那年,他正在凤阳晒太阳。 冯胜、傅友德等公爵陆续自杀,他还在逗孙子玩。 1395年,他平静地走完了70年人生,谥号“襄武”,追封东瓯王。 这是明初唯一获此殊荣的功臣。 他的棺木入葬时,朱元璋派太子朱标来送葬。 太子跪在墓前说:“汤公一生,护我大明,善始善终,千古少见。” 汤和的智慧,藏在“能屈”二字里。 他懂朱元璋的多疑,所以主动“自污”。 他知伴君的风险,所以急流勇退。 他要的不是虚浮的荣耀,是子孙能安稳活着的底气。 就像他晚年常说的:“功高不盖主,身退不恋栈。活下来,比什么都强。” 1388年的那场“美人计”,不是汤和老糊涂,是大智若愚。 他用20个非完璧的美人,给朱元璋递了颗“无野心”的定心丸。 同时,也是在用自己的一生的谨慎,换来了善终的结局。 主要信源:(滁州市人民政府——汤和 - 历史名人、 北青网——朱元璋唯一没杀的开国功臣,用三件事保全自己)

0 阅读:106

猜你喜欢

炎左吖吖

炎左吖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