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1年的新婚之夜,钱谦益一把抱住比自己小的柳如是,在她耳边轻声赞叹:“你真美啊!”柳如是挣了挣没脱开身,反倒反手勾住他的脖子,眼神亮得像淬了火:“那你愿意和我一起去死吗?” 常熟虞山,柳如是这位曾搅动秦淮河风云的女子,最终以三尺白绫结束了自己传奇又悲怆的一生。 而在她墓碑的身后,七十七岁的钱谦益老泪纵横。 柳如是本姓杨,名爱。 十岁时,被卖入盛泽镇归家院,师从名妓徐佛学诗画。 十四岁时,被周道登纳为妾室。 她原以为可以依靠这位前朝状元读书写字,结果却因为正房的妒忌被转卖到青楼。 此后十年,她在秦淮河的画舫里见惯了王孙公子的虚情假意,也遇见过真心待她的男子。 宋征舆的才情曾让她心动,却在他母亲以死相逼时彻底寒心。 陈子龙的磊落令她折服,偏又被他的妻妾以“辱没门楣”为由拆散。 可这些挫折,反让她更明了,这世间最珍贵的,是懂她笔下“海内今传《香奁集》,石家金谷旧风光”里家国情怀的人。 崇祯十二年,二十岁的柳如是乘舟至松江,带着自己编的诗集《戊寅草》叩响了钱谦益的半野堂。 彼时的钱谦益已五十九岁,这位曾任礼部侍郎的东林领袖,因弹劾阉党、仕途起伏,早没了年轻时的锋芒,却仍保着对文脉的执着。 他读罢柳如是的诗,惊觉这女子笔下既有“垂杨小宛绣帘东”的细腻,更有“江山文物尽归愁”的沉郁。 他为她建“我闻室”,取《金刚经》“如是我闻”之意,既是安置她的居所,亦是共鸣她的灵魂。 1641年,五十九岁的钱谦益以正妻之礼迎娶二十五岁的柳如是。 红烛高照时,他望着她鬓边的珠花感叹:“你真美”。 可柳如是却反手勾住他的脖子,望着他的眼睛坚定地说:“那你愿意和我一起去死吗?” 其实,她是想起陈子龙殉国前“国破则家何在”的血书。 婚后五年,清军的铁蹄踏碎了江南。 1645年,南京城破,南明小朝廷覆灭。 当消息传到常熟时,柳如是正在书房整理钱谦益的藏书。 她转身取出当年陪嫁的匕首,走到他面前:“夫君可还记得成婚那夜的话?如今国破,该兑现同赴国难的誓言了。” 钱谦益的手在抖。 他想起这些年从礼部侍郎到革职归乡,他学会了在官场里“转弯”。 藏书楼里的万卷典籍,他早想好了退路。 甚至前几日还在给马士英写信,求个复职机会。 可被柳如是当面戳穿,他涨红了脸:“何必急与这一时?” 这七个字,像一把冰锥扎进柳如是心里。 她原以为,这个能在她被周府妻妾排挤时力排众议的男人,能在她被宋母羞辱时说“我护你”的男人,会记得当年在东林书院“气节重于性命”的热血。 可此刻,他贪生的怯懦,比清军的炮火更灼人。 她没再逼他。 当夜,钱谦益以“安排后事”为由拖延。 数月后,他穿着朱红官袍,跪在城门口迎接清军。 柳如是站在门内,看着他的背影,彻底明白了。 原来,有些承诺,就像花瓣一样,风一吹就散了。 钱谦益降清后,成了江南士林的笑柄。 但柳如是却从未放弃。 她知道,这个男人虽然软弱,但是却还有未消失的对文脉的眷恋。 当清廷催缴江南赋税、迫害遗民时,她变卖首饰,偷偷资助黄宗羲、顾炎武等反清义士。 当钱谦益因“私藏逆书”被告发入狱,她挺身而出奔走,甚至跪在衙门前陈情,终将他救出。 钱谦益不是瞎子,他看得到她所做的一切。 在某个深夜,他搬出了当年新婚夜的合卺酒坛。 此时,他终于明白,自己欠她的不是生死相依,而是肝胆相照。 从那晚开始,他开始暗中与柳如是呼应。 修书联络旧部,将藏书楼里的禁书悄悄送出。 甚至在病中叮嘱子孙:“我死之后,务必保全如是,莫使她受族人欺凌。” 柳如是知道他的悔,却从不点破。 1664年,八十三岁的钱谦益病逝。 族人立刻以“钱氏家产当由男丁继承”为由,逼迫柳如是交出田契房契。 她望着案头未写完的反清密信,又摸了摸钱谦益临终前塞给她的玉扳指。 次日清晨,丫鬟发现她悬梁于梁下,身上还穿着当年的素色嫁衣。 床头留着半阙词:“国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钱谦益的灵柩停在厅中,族人的争吵声渐息。 他或许终于懂了,当年新婚夜柳如是为何非要同死? 不是贪那点虚妄的“共赴”,而是怕他活成了自己最看不起的模样。 柳如是入葬那天,虞山的桃花落了一地。 钱谦益的墓与她相隔不过百步,却再无对话的可能。 他负了她的气节,她却用一生守住了自己的忠魂。 历史总爱用“降臣”“烈女”这样的标签定义他们,可剥开这些字眼,不过是一对在时代洪流里挣扎的男女! 主要信源:(《柳如是别传》《明史·钱谦益传》)
1641年的新婚之夜,钱谦益一把抱住比自己小的柳如是,在她耳边轻声赞叹:“你真美
炎左吖吖
2025-10-18 11:54:38
0
阅读:98
BBB
烟花酒女忠敢义胆,胜过社会浮夸何止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