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芯片之争,美国浪费了四年才发现自己上当了,在这四年中,中国采用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种战法,让美国吃了个大亏,后知后觉的老美想回来布防,却发现为时已晚。 2020年美国第一次对华为断供高端芯片时,外界都以为中国科技企业要垮了。高通、英特尔跟着收紧供应,ASML的EUV光刻机更是被列为“禁运红线”,美国商务部甚至放话“要让中国10年内造不出高端芯片”。 车规级芯片成了第一个突破口。2020年国内车规级芯片自给率还不足5%,新能源汽车厂得拿着现金排队求购英飞凌的产品。美国觉得这玩意儿技术含量低,压根没放在眼里。中国却趁机砸下2000亿产业基金,扶持中芯国际、士兰微扩产28nm、40nm工艺。 到2024年,比亚迪全系车型已经用上了自研的车规级MCU芯片,长城汽车的车载雷达芯片也换成了复旦微电的产品。这一年国内车规级芯片自给率直接冲到35%,逼得恩智浦不得不降价15%抢市场。 美国那边还在为“限制华为”沾沾自喜时,中国已经把芯片产业链的“地基”打牢了。他们卡EDA设计软件,华大九天就用三年时间搞出了中低端芯片的全流程设计工具,2024年在国内14nm以下工艺的市场份额占到了22%。 他们禁售刻蚀机,北方华创的14nm刻蚀设备已经悄悄进入中芯国际的产线,加工精度跟应用材料的产品差不了多少。这些突破单个看不起眼,凑在一起却让中国芯片产业有了自我造血的能力。 中芯国际的操作更是打了美国的脸。没有EUV光刻机,他们就用DUV设备搞多重曝光工艺,硬是在2023年底量产了7nm级芯片。2024年这条生产线的产能突破了每月10万片,虽然成本比台积电高20%,但胜在供应稳定。 这期间美国忙着拉盟友建“芯片小圈子”。2022年推出的CHIPS法案拨了520亿美元补贴,要求拿到钱的企业10年内不能在华扩产高端产能。 可三星西安工厂偷偷加了两条28nm生产线,台积电高雄工厂也没停过建设,这些企业心里门儿清,中国市场占全球芯片消费的54%,真跟中国脱钩等于自断财路。ASML更是找各种借口拖延禁运,2024年给中国出口的DUV光刻机比上年还多了18台。 等美国反应过来要补中低端短板时,才发现赛道早就被中国占满了。2024年SIA的报告显示,全球逻辑芯片销售额增长81%,其中近三成来自中国的中低端芯片。 美国本土的格芯想扩产28nm工艺,光是建厂房就得两年,工人还得从亚洲挖,成本比中国高40%。更要命的是材料环节,中国已经掌控了全球80%的光刻胶、70%的电子特气供应,美国企业想买都得看中国厂商的脸色。 2020年他们对中国的芯片出口额还有240亿美元,2024年直接跌到了187亿美元。不是中国不需要芯片了,而是展锐的5G芯片已经能满足中低端手机需求,小米、OPPO的千元机里,国产芯片占比从12%涨到了47%。 CHIPS法案的补贴资金到2024年底只花出去110亿美元,因为本土缺乏芯片制造的配套产业链,建个封装厂都得从中国进口陶瓷基板。他们施压荷兰禁止ASML出口DUV光刻机,荷兰首相直接回了句“禁售会让ASML失去全球最大市场”。 这四年的拉扯里,美国始终盯着“高端芯片”这棵树,却没看见中国已经把“产业生态”这片林培育起来了。他们以为封锁技术就能赢,却忘了芯片产业最终要靠市场和需求驱动。等他们想明白要在中低端市场布防,想联合盟友重建产业链时,才发现中国已经在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埋下了伏笔。 中国没跟他们在高端战场硬碰硬,而是顺着自己的产业需求,一点点把“卡脖子”的缺口补上。等美国回过神来,游戏规则早就变了,这时候再想追,真的为时已晚。
美国同意英伟达的芯片只要回到国内建厂,就能卖给中国。一出政策,中国立马反击:只要
【1评论】【14点赞】
用户13xxx05
芯片战打醒了中国人。芯片能卡脖子,高科技当然也能。所以未雨绸缪,东大这7年做了很多行业调研,列出了卡脖子清单,一项项的投入资金研发替代…虽然还需要时间,但是打一打的开局本钱已经有了一点点…
用户10xxx98
限吧,再限两年也就没美国佬什么事了
xbyf
我们开始严格限制稀土了。半年之后,我们即使生产100纳米的芯片,也是这个星球上最先进的。
nba1999
芯片的成本电占很大一部分。你想全世界哪有这么便宜的电。
用户93xxx25
蚀刻机已经是世界第一阶梯了
用户13xxx08
现在推出这篇文章,是否有点为荷兰洗白的味道[滑稽笑],不过,这样遮遮掩掩,用处应该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