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冻结了中国企业的资产,中国企业闻泰科技耗费数年、斥资数百亿元收购的“安世半导体”,被荷兰政府一纸冻结令给“黑”了,外籍高管集体倒戈,中国籍领导被“架空”,上演了一场极其不要脸的国家层面的掠夺大戏。 当初中国企业大手笔收购欧美高科技资产的时候,有多少媒体、专家唱衰,说中国企业收购就是“赚快钱”或者“掏空技术”。 可事实证明,中国资本不仅带来了订单和市场,还带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全球化管理升级。 以安世半导体为例,重组之后很快实现了持续盈利,部分核心技术反向带动了国内上下游企业共同成长。 这样的双赢局面本该成为全球合作的典范,结果现在却被一纸冻结,打回原形,究其原因,不过还是挡了某些西方国家自封“科技霸权”的路。 回顾近两年全球科技领域的贸易、投资案例,美国、德国、英国、荷兰等国家对中资企业在本土并购、入股、参与科研项目的限制持续加码,政策频变,只要牵涉到高技术和战略性资源,往往会以各种理由突击审查、突然封禁。 表面上看似“法律程序”,实际上根本没给中资公司合法合规经营任何空间,只要牵扯“国家安全”,一切经济理性都要让位,这种“泛安全化”的操作,严重冲击了全球产业链的稳定。 我们必须清醒看到,这背后反映的深层问题是,某些发达经济体对中国技术和资本快速崛起的战略焦虑。 随着中国本土企业掌握越来越多的核心技术,西方担心产业链主导权旁落,干脆直接扣帽子搞打压。 这不仅违背了国际商法和契约精神,其实也是对自身商业环境的一种自毁。 哪个跨国企业还能放心大胆地在这些国家投资?他们一天口口声声宣传“法治、开放和自由”,可一旦涉及利益与竞争,推翻规则简直比谁都快。 如果说过去的冷战是军事防线互设,现在就是科技和资本领域变成了无形的高墙。 闻泰科技在荷兰的遭遇只是一个缩影,中国企业走出去,尤其是投资半导体、通信、新能源等战略领域的经验,屡次被无端设置障碍。 想靠“脱钩断链”、“单边制裁”就阻挡中国科技崛起,现实将一次次证明,这种零和思维最终损人不利己。 面对这些封锁和冻结,似乎没有一个第三方国际组织敢于站出来主持公道,企业在“不透明”、“不可预期”的环境下,合理权利得不到保障,这才是全球创新大环境最令人担忧的一环。 有人问:是不是中国企业走错了路,应该安居本土、远离海外并购风头?但要看到,全球化竞争的大势已经不可逆转,任何一个现代化经济体都无法关起门来搞发展。 中国企业既要勇敢出海把握全球机遇,更要未雨绸缪、规避政策风险,积极防范“被黑天鹅”情况发生。 路虽然被堵,但也说明我们走在了被重视甚至被忌惮的位置,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全球认可”? 指望对方自我反省,为中国企业创造公平、稳定的投资环境,恐怕不切实际。 我们能做的,就是正视挑战、加快技术自主创新步伐,把关键产业链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同时提升合规管理和全球沟通能力,不断壮大自身实力,在任何市场都能站稳脚跟。 西方某些国家再怎么抽梯子、设障碍,也阻挡不了中国企业创新和开放的脚步,毕竟,挡得了一时,挡不了长期发展的大势。 你觉得中国企业如何应对这种复杂的国际环境? 信息来源:新浪财经《中资147亿半导体资产被荷兰政府冻结,闻泰科技:已启动一切法律与外交途径》
荷兰冻结了中国企业的资产,中国企业闻泰科技耗费数年、斥资数百亿元收购的“安世半导
修竹崽史册
2025-10-14 11:50:31
0
阅读:111
天山情深
把荷兰稀土资源全部断供,让它光刻机全部停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