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高志凯教授确实是厉害,他建议台湾统一后,要对2300万台湾同胞进行溯源

湖锦行 2025-10-14 11:23:26

不得不说,高志凯教授确实是厉害,他建议台湾统一后,要对2300万台湾同胞进行溯源,一直追溯到1945年。每一个人都不能落,必须把他的祖先追溯到1945年。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高志凯教授提出台湾统一后,要帮2300万台湾同胞溯源到1945年,不是要“查身份”,更不是要“分亲疏”,而是要解开一个埋了近百年的“历史心结”,让每个台湾人从血脉里读懂“我是谁、根在哪”。 提到溯源到1945年,不少人会问“为啥偏偏是这一年?”答案藏在一段不能忘的历史里: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被殖民统治50年的台湾,终于重新回到中国怀抱。 那天的台湾街头,无数人举着国旗欢呼,老人们翻出藏了几十年的中文家谱,孩子们第一次听到“我们是中国人”的真切宣告。 高教授把这一年定为溯源起点,就是要从这个“回家时刻”开始,帮大家找回被殖民岁月模糊的根,而不是让“我从哪来”的困惑,一直堵在心里。 有人觉得“都2025年了,还提几十年前的事干嘛?”可恰恰是这几十年的“不梳理”,让日本殖民留下的影响成了台湾社会的“认知迷雾”。 然而50年的殖民不是短时间,日本当局当年逼着台湾人改日本名、说日语、拜日本神,甚至把中文家谱烧掉、把传统习俗禁掉,让几代人从小接触的是被扭曲的历史。 直到现在,还有台湾年轻人知道祖籍在福建,却没见过真正的族谱;有的家族因为祖辈被迫改了日本姓,连自己原本的姓氏都搞不清。 更有甚者,被误导着觉得“殖民带来进步”,这些不是天生的糊涂,而是历史遗留的“认知偏差”。不把这层雾吹散,就算统一了,大家心里还是隔着一层,难有真正的“一家人”感觉。 高教授说的“溯源”,其实是一场“文化疗愈”,不是要“清算谁”,而是要“弄清谁”。 比如有台湾青年,从小听奶奶说“咱们老家在漳州”,却只当是个模糊的地名。 直到溯源时找到奶奶当年藏在墙缝里的旧家谱,看到上面清清楚楚写着“道光年间迁台”,才真正懂了“老家”不是传说,这种从自己家族史里找到的认同,比任何文件都有力量。 溯源就是要给更多人这样的机会:看祖辈怎么从大陆迁到台湾,看他们在殖民时期怎么偷偷守护中文、保留传统,看那些被改的名字背后,藏着多少“不想忘本”的坚持。 担心溯源会引发台湾民众抵触的人,可能没明白这份工作的本质。它不是用政治压人,而是用事实暖心。就像非洲一些国家独立后,会改回被殖民前的地名、恢复传统语言,不是要“翻旧账”。 而是要帮民众找回文化自信;东南亚国家整理家族史,也不是要“分你我”,而是要让大家知道“我们的根在这里”。 台湾的情况更特殊,它不仅被殖民过,还和大陆长期分离,文化断层更深,所以溯源这一步更不能少。这就像盖房子,得先把地基打牢,认同就是统一后的“人心地基”,地基稳了,后面的融合才能顺顺利利。 说到底,统一从来不是地图上画一条线那么简单,而是要让两岸人心里都装着“我们是一家人”的笃定。 高教授的溯源建议,就是要帮大家打牢这份笃定:让台湾同胞从族谱里看到和大陆的血脉联系,从历史里读懂“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事实,从“回家时刻”里找到和大陆同频的记忆。 当每个台湾人都能清楚“我的根在大陆,我的历史和两岸紧连”,那时候的统一,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整”。 而1945年的台湾,是“回家”的起点;今天的溯源,是要让这个“回家”的故事,在每个台湾同胞心里扎下根。 两岸同胞本就同根同源,只要把根脉理清楚、把心结解开,就一定能一起续写“一家人”的新故事,这就是高志凯教授建议背后最朴素也最珍贵的深意。 那么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们的看法吧! 信源:不得不说,高志凯教授确实是厉害,他建议台湾统一后,要对2300万台湾同胞进行溯源,一直追溯到1945年。每一个人都不能落,必须把他的祖先追溯到1945年。——搜狐网

0 阅读:0
湖锦行

湖锦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