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宋美龄奉蒋介石之命,打算将海军上将陈绍宽带去台湾,陈绍宽拒不赴台,放话称:“如果一定要我走,那我就从飞机上跳下去!”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9年8月,福州机场停着一架飞往台湾的专机,但陈绍宽始终没有出现,宋美龄专程从南京赶来,想要劝说这位62岁的海军上将同行,得到的答复却只有八个字:身体抱恙,不便远行。 熟悉他的人都明白,这位福建闽侯人从来不是贪图安逸的性格,真正的原因藏在心里,陈绍宽这一生都在为中国海军奔走。 1906年从南洋水师学堂毕业时,整个中国海军只有几艘老旧军舰,1916年他作为考察团成员前往英国,在朴茨茅斯港第一次看到真正的现代化舰队,英国海军当时拥有42艘战列舰、150多艘巡洋舰,而中国连像样的造船厂都没有。 回国后他向北洋政府递交了一份海军建设报告,提出用十年时间建造20艘新型军舰的计划,这份报告最终石沉大海。 1928年陈绍宽出任海军署长后重新制定建军方案,申请3000万元造舰经费,最终只批下来300万。 他甚至提出过建造航空母舰的构想,画了草图,计划建造一艘1.5万吨级的航母,连草图都没来得及上报就被否决了。 多年来他一次次提交计划,一次次碰壁,因为蒋介石的重心始终在陆军,对海军只是口头礼遇。 抗战爆发后,陈绍宽临危受命主持江阴封锁线防御,1937年8月12日,他下令用25艘商船和3艘旧军舰在江阴江面沉船堵江,这条封锁线挡住了日本舰队三个月,让日军无法从长江直接进攻南京。 这场血战让中国海军损失了全部主力舰艇,陈绍宽带着剩余人员撤到重庆时,海军实际上已经不复存在。 他曾向蒋介石提出辞职,理由是无舰可用、无兵可练,但蒋介石没有批准,只是让他继续挂着海军部长的名头,却不再给他实际权力。 1945年9月2日,陈绍宽登上停泊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战列舰,见证日本投降仪式,站在这艘排水量5.7万吨的巨舰上,他想起自己提交过的那些造舰计划,最大的一艘设计排水量也不过2万吨。 战后他再次提出重建海军的方案,建议接收日本赔偿的军舰,同时向美国购买二手舰艇,争取用五年时间恢复海军建制。 方案上报后,蒋介石只批准了接收部分日本军舰,拒绝了购舰申请,因为当时国民政府把大部分军费用在陆军和空军上,准备打内战。 更让陈绍宽难以接受的是,蒋介石要求海军配合进攻解放区,陈绍宽始终认为,海军应该用于保卫海疆,而不是将炮口对准自己的同胞,他拒绝执行封锁命令,这让他与蒋介石的裂痕再难弥合。 到1948年底,陈绍宽已经很少参与具体事务,住在福州老家,名义上还是海军部长,实际上早就被边缘化。 宋美龄第二次来劝说时,带来了蒋介石的亲笔信,信中提到台湾需要海军人才,希望陈绍宽过去主持海军重建工作,陈绍宽看完信没有表态,只是说自己年纪大了,经不起折腾。 几天后,国民党福建省主席朱绍良也来了,朱绍良和陈绍宽是同乡,他直接说福州马上就要守不住了,再不走就来不及了,陈绍宽回答说,他这辈子没做过对不起国家的事,留下来不会有问题。 临走时朱绍良问他真的不考虑去台湾吗,陈绍宽说出了那句后来被反复提起的话:如果一定要把我弄上飞机,我会跳下去,这不是一句气话,陈绍宽对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和无能早已彻底失望。 内战期间,国民党军队纪律涣散,后勤保障混乱,甚至连基本的军饷都无法保证,他这样的职业军人看在眼里,感到的只有愤怒和无奈。 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了新政权展现出的强大组织能力和治理能力,许多知识分子和军人选择留下,他也不例外,作为一名福建人,他对故土有着深厚的感情,不愿背井离乡前往台湾。 1949年8月17日福州解放,陈绍宽留在了这座他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城市,新政府任命他为福建省副主席,主管交通和水利工作。 他把每个月200元工资拿出一半,资助闽侯县的小学修建校舍,晚年他整理多年积累的海军资料,去世前一年还对家人说起往事,提到自己在1928年就设想过建造航空母舰。 2012年,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正式入役,排水量6.7万吨,比陈绍宽当年设想的大了四倍多。 那句宁可从飞机上跳下去的豪言,不只是一个老将军的愤言,更是他一生信念的注脚,真正的忠诚从来不是追随个人,而是守护脚下的土地和民族的尊严。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澎湃新闻——钩沉|陈绍宽:海军名将坚拒赴台
1949年,宋美龄奉蒋介石之命,打算将海军上将陈绍宽带去台湾,陈绍宽拒不赴台,放
如梦菲记
2025-10-13 16:48:27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