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终于看明白:俄罗斯背后真正的靠山,不是伊朗,不是朝鲜,而是中国。更让人意外的是,中国的一句“绝不送军援”,比送十万吨军火还值钱。 基辅的夜空下,防空警报拉响时,乌克兰人总盯着伊朗无人机和朝鲜炮弹的影子,以为那是俄罗斯的救命稻草。可当贸易数据一页页翻开,他们才瞅见东方的那条经济命脉——中国不发一枪,却让莫斯科稳如泰山。这承诺的分量,够扛住多少制裁风暴? 俄乌冲突从2022年2月打响,转眼三年多过去,战场上你来我往,西方那边早憋着一股劲儿,以为抱团制裁就能把俄罗斯摁趴下。从冻结资产到切断金融通道,再到能源封锁,华盛顿和布鲁塞尔天天开会,商量怎么卡脖子。可俄罗斯没趴下不说,反倒越扛越有谱儿。 乌克兰情报部门起初死盯着伊朗的“沙希德-136”自杀无人机。2022年下半年,这些家伙从伊朗运来,数量上百架,确实给乌克兰防空系统添了堵。 但技术上也就那样,产量有限,没多久就被西方导弹顶住了。2024年,伊朗援助还在继续,可整体影响小了,俄罗斯自己也开始仿制生产。朝鲜的炮弹援助更是在2024年曝光,韩国情报说朝鲜一口气给了900万枚152毫米炮弹和火箭弹,分批从远东港口运过去。 这些东西填了俄罗斯火力缺口,占了他们炮弹消耗的六成左右。可说到底,老式货色,在现代战争里顶多是凑合用,精度低、可靠性差,撑不起大局。 渐渐地,乌克兰那边开始琢磨更深层的东西。俄罗斯经济没崩,工厂照转,能源照卖,这靠山得是实打实的。目光一转,就落到中俄合作上。2024年,中俄贸易额冲到2448亿美元,同比增长1.9%,创下新高。 其中九成五用人民币和卢布结算,俄罗斯卖能源拿钱不看美元脸色,直接买中国机械、芯片啥的。能源这块儿,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1.0847亿吨,价值624亿美元,天然气通过“西伯利亚力量”管道也源源不断。 西方企业撤出“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后,中国企业接盘,年收入几十亿美元。 而伊朗和朝鲜的军援,顶多是战场上的一时解渴,可中俄的经贸合作,才是长效的血脉。俄罗斯卖油气赚外汇,中国买来稳供需,两边互利共赢。印度、巴西这些国家也掺和进来,低价买俄油转手欧洲,或用铁矿换小麦,西方制裁的劲头儿就散了不少。乌克兰分析家们翻海关数据,越看越明白:俄罗斯的硬气,藏在这些不声不响的贸易链条里。 更绝的是,中国在这事儿上姿态稳当,一直强调“绝不提供军援”。外交部多次表态,没给俄罗斯任何军事援助,海关记录清清楚楚,一颗子弹壳都没。 这话一出口,比送十万吨军火还管用。为什么?一来,避免了跟北约直接怼上,局势没失控;二来,给俄罗斯外交加了底气,在谈判桌上多些筹码。西方媒体老炒作“中国递刀子”,可查来查去啥也没着落,只能干瞪眼。 这份“不军援”的承诺,还让中国在国际上站得更稳。俄罗斯代表在联合国发言时,能直腰杆儿说合作是正常的经贸互惠,不是啥阴谋。相比伊朗无人机那点事儿,容易挨国际批;朝鲜炮弹虽多,也拉不来好名声。 当然,话说回来,乌克兰自己的麻烦也不小。2025年7月22日,基辅街头爆发大规模抗议,民众围住总统府,高喊口号,反对泽连斯基签署的第12414号法案。 这法案把反腐机构的调查权转给检察系统,大家觉得这是削弱监督,之前喊的打击贪腐成空话。国防部采购案子曝光,涉案金额上亿美元,冰山一角。为换西方援助,乌克兰让渡矿产资源给美国公司,开采权一半拱手相让。这些事儿一搅和,内部怨气更大,敖德萨、利沃夫也跟着闹。抗议浪潮逼得议会7月31日通过新法,恢复反腐机构独立性,可这危机暴露了治理的软肋。 一边是俄罗斯靠经贸后盾稳住阵脚,一边是乌克兰内耗加剧,民众日子越发难熬。战场外头的较量,早说明靠别人枪炮撑不了多久,出卖国家利益换援助,更是短视。乌克兰继续耗,只会让更多人遭罪。最该做的,还是停火谈判,给老百姓一条出路。 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一直在推和平。中方同巴西提出“六点共识”,支持非洲的“十点和平建议”,呼吁不扩散、不升级、不拱火。从发起“和平之友”小组,到呼吁中东停火,中国总站在正义一边。 这冲突拉锯下去,没赢家。俄罗斯有经济底子,乌克兰得直面内忧。只有平等对话,回归谈判桌,才能收手。
再打下去,俄罗斯就无法收场了!俄乌冲突,我们发现,俄罗斯经常大规模空袭,而乌克兰
【8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