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深夜,民国大美女郑苹如,被秘密押到小树林执行枪决,特务垂涎她的美色,犹

玉尘飞啊 2025-10-11 12:50:29

1940年深夜,民国大美女郑苹如,被秘密押到小树林执行枪决,特务垂涎她的美色,犹豫半天不忍心就这样毙了,这时,郑苹如突然开口说了一句话,特务最终成全了她。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40年2月的一个寒夜,上海沪西一片荒地响起枪声,一位年轻女子倒在血泊中。她叫郑苹如,年仅23岁,她的生命以最壮烈的方式定格在抗战史上。 郑苹如1918年生于日本名古屋,父亲郑钺是同盟会元老,母亲木村花子(后改名郑华君)出身日本名门。这样的家庭让她从小接受良好教育,精通中日双语。 1937年,19岁的郑苹如登上《良友画报》封面,成为上海滩备受瞩目的名媛。 淞沪会战后上海沦陷,郑苹如毅然加入抗日救亡运动。凭借中日混血身份和流利日语,她被中统吸收为情报人员,代号“蓝鲸”。 她利用母亲的日方人脉,打入日本军官社交圈,甚至结识了日本首相近卫文磨的儿子近卫文隆。 1938年,郑苹如获取了汪精卫策划投敌的重要情报并立即上报,但当时未受重庆方面重视。直到汪精卫公开叛变,这份情报的价值才被认识到。 汪伪政权成立后,丁默邨出任76号特工总部主任,专门迫害抗日志士。中统决定除掉这个大汉奸,任务交给了郑苹如。 选择她的原因很明确:丁默邨好色,且曾任郑苹如中学的校长,这层关系便于接近。 那天,郑苹如以购买皮大衣为由,将丁默邨诱至上海西伯利亚皮货店。中统特工提前埋伏在店内,但丁默邨进店后察觉异常,迅速逃离现场,刺杀行动失败。 行动失败后,郑苹如身份暴露。她试图通过电话向丁默邨解释,声称这只是街头意外,但已无法挽回局面。不久后,76号特务将郑苹如逮捕。 在76号关押期间,郑苹如受尽酷刑但始终坚持这是“情杀案”,否认与中统的关系。汪伪政权还以郑苹如为人质,要挟其父郑钺出任伪司法部长,但郑钺坚贞不屈,拒绝妥协。 1940年,郑苹如被秘密处决。临刑前,她态度从容,整理了仪容,并提出了两个请求:一是“不要把我弄得一塌糊涂”,二是“不要打我的脸”。 郑苹如牺牲后,她的家人也付出了惨重代价。父亲郑钺拒绝日伪以出任伪职换取女儿性命的条件,最终忧愤成疾病逝。 弟弟郑海澄是空军飞行员,在保卫重庆的空战中殉国。她的未婚夫王汉勋同样是空军军官,也在执行飞行任务时牺牲。 抗战胜利后,郑苹如作为抗日烈士的身份得到正式确认。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郑苹如为革命烈士。 2009年,郑苹如的塑像在上海福寿园揭幕,这位曾经的《良友》封面女郎以抗日女英雄的身份重新回到公众视野。 郑苹如的故事因张爱玲的小说《色戒》与李安的改编电影而广为人知。但历史档案中的郑苹如,绝非艺术加工中“为爱动摇的特工”,而是一位信仰坚定的革命者。 这位23岁就英勇牺牲的女特工,用生命谱写的谍战传奇至今仍在史学界引发新的研究。 在上海提篮桥监狱的史料馆里,保存着郑苹如被捕时的遗物:一支派克钢笔、半盒胭脂、一本磨破的《新约圣经》。 这三件物品恰是她短暂却璀璨一生的隐喻:在信仰与使命之间,在柔美与刚毅之间,这位民国女性以生命诠释了“苟利国家生死以”的真谛。 如今,当人们走过上海静安寺路,很少有人知道80多年前那个穿着旗袍、别着珍珠胸针的年轻女子曾在这里用生命进行一场孤独的战斗。 郑苹如的故事,是民国谍战史上的一抹亮色,更是女性在国家危亡时刻挺身而出的精神标本。 信息来源: 中国新闻网《(抗战胜利80周年)国民党抗战女杰郑苹如:勿轻花弱无筋骨》 中新网《色诱失败牺牲的女间谍郑苹如》

0 阅读:85

评论列表

风神

风神

1
2025-10-11 13:13

抗战中军统特工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玉尘飞啊

玉尘飞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