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张树义刺死7名日军,已精疲力尽,就在此时,一身材高大的日军,再次嚎叫着向他冲来,他以为自己必死无疑,手往后一摸,顿时有了主意。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39年春天,在河北灵寿的房子山抗日阻击战前,八路军战士张树义执行侦察任务时与两名日军哨兵遭遇。他凭借勇敢和机智,用匕首解决了敌人,并缴获了两支三八式步枪。 他迅速返回阵地报告敌情,使连队得以做好战斗准备。随后在与大批日军的激战中,他连续向敌群投掷了30多枚手榴弹,有效杀伤了敌人。 战斗进入白刃阶段,张树义表现异常勇猛,在近身搏斗中刺死了7名日军。这场战斗结束后,晋察冀军区第2军分区授予了他“战斗英雄”的称号。 1940年,在龙泉关的激烈战斗中,已担任机枪连连长的张树义奉命率全连战士扼守前沿阵地。日军3000余众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连续三天三夜轮番猛攻。 战斗打得异常艰苦。机枪连在杀伤大批日军的同时,自身也损失惨重。张树义在这场战斗中不幸被炮弹击中,双腿炸断。 截肢后的张树义复员还乡,但他身残志坚,积极参加生产和支前工作。他将部队为他特制的假腿收起来,用旧鞋底裹住双膝。 他自制了两个带把手的小木墩,两手各抓一个,背着锄头,天天爬行上山,跪在地里开荒。退伍当年秋天,新开的荒地就打下了两石粮食。 1942年,日军进行大“扫荡”,并在山门口附近的牛王山、兔耳山和东山嘴筑起炮楼。张树义躲到文山上一个人迹罕至的石洞里住下。 他多次向游击队提供重要情报,并常常利用有利地形和时机,亲手消灭敌人。春旱时,他用两只桶连在一起挂在脖子上运水点播。 脖颈被勒出条条血痕,但他坚持运水点播了7亩地。1943年开春,他被选为拨工队长,在全村仅有4头耕畜的条件下,带动群众6天点播240多亩地。 他还带领群众苦干9昼夜,挖通了一条贯穿三村耕地、长达9华里的水渠,使2000亩旱地变成了水浇田。这些实实在在的贡献,展现了他回馈乡亲的决心。 1946年,在冀晋区生产会议上,张树义被选为全区“劳动英雄”,并被授予“荣军旗帜”的称号。这是对他从战斗英雄到生产模范转变的极大肯定。 后来他参加了全国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并被选为主席团成员。毛主席亲切地和他握手。国庆节,他又被邀到天安门观礼台,再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 关于另一位同名抗美援朝老兵张树义的信息,时年94岁的他每天坚持向家门前的国旗敬军礼,这一习惯已保持了30年。 这位1927年11月出生的老人,1950年入伍参军,在山东济南新兵连训练时赢得了神枪手的美誉,并被任命为副班长。 他于1951年3月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开城阻击战后,他所在的三连被65军军部命名为“大功连”,他本人荣立大功并火线入党。 1952年11月,张树义因伤回国疗养,回到故乡丰宁满族自治县王营乡门营村。回村后,他先后担任村民兵连长、村治保主任和大队长。 他带领村民成立创业队、在庙沟建起集体果园,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一干就是几十年,深受乡亲敬重。 两位张树义,一位是抗战英雄和劳动模范,一位是抗美援朝老战士和农村建设带头人,他们都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奉献与坚守。 英雄不仅诞生于战火纷飞的战场,也扎根于平凡艰苦的生活。那种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竭尽所能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值得永远铭记和传承。 这种精神跨越时代,至今仍在激励着我们。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在社会建设中默默耕耘,这些都是英雄品质的体现。 信息来源: 澎湃新闻《【河北人物】集战斗英雄、劳动英雄、开国劳模于一身的传奇人物张树义》 中国文明网·承德《丰宁94岁抗美援朝老兵张树义 每天向国旗敬军礼坚持30年》
1939年,张树义刺死7名日军,已精疲力尽,就在此时,一身材高大的日军,再次嚎叫
玉尘飞啊
2025-10-11 10:45:4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