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朴树的母亲对他说:“你已经在家啃老5年了,要不要出去刷盘子养活

如梦菲记 2025-10-11 09:46:14

1998 年,朴树的母亲对他说:“你已经在家啃老 5 年了,要不要出去刷盘子养活自己?”朴树却抬眼回了句:“我写两首歌,包赚不赔!”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8年那个春天,朴树已经在家待了整整五年,他每天的生活就是抱着吉他写歌,录音,改曲子,然后推翻重来,乐谱上密密麻麻都是修改的痕迹。 卡带堆在抽屉里发霉,连他自己都快数不清到底写了多少首歌,这五年里,朴树没有工作,没有收入,全靠父母的工资过活。   父亲濮祖荫是北大的地球物理教授,还是国际宇航科学院的院士,母亲同样在北大教书,研究计算机领域,这样的家庭本该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学者,可朴树偏偏对学术没有半点兴趣。   1993年他考上首都师范大学英语系,结果没念几年就退了学,退学那天他把课本往桌上一摔,回家抱起了吉他,父母虽然失望,但也没有强迫他,只是默默支持着他的选择。   可这一支持就是五年,五年时间里朴树没有任何收入,每一分钱都来自父母的积蓄,母亲在食堂打饭时总会被人问起儿子的近况,问他在哪工作,做什么。   每次遇到这种问题,母亲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父亲偶尔会把学术期刊放在朴树桌上,希望他能回心转意,可朴树翻两页就去拨弄琴弦了,家里的压力越来越大,邻居的闲言碎语也越来越多。   到了1998年,母亲终于忍不住开口了,她看着窝在小房间里的儿子,说出了那句让朴树记了一辈子的话:“你已经在家啃老五年了,要不要出去刷盘子养活自己?”   这话听起来刺耳,但母亲说得很平静,没有指责,只是单纯的担心和无奈,朴树抬起头,眼神里没有慌张,反而异常坚定,他说:“我写两首歌,包赚不赔。”   这话听起来像是在跟母亲赌气,但更像是他对自己的承诺,那天晚上,朴树翻出了压在抽屉底部的两段旋律,一首叫《白桦林》,一首叫《那些花儿》。   这两首歌他已经改了无数遍,每个音符都经过反复推敲,第二天,朴树骑着家里那辆破旧的二八大杠自行车,揣着录好的卡带去了麦田音乐,他在门口等了三个小时,就为了拦住刚开完会的高晓松。   卡带放进录音机,《白桦林》的前奏刚响起来,高晓松就按下了暂停键,不是因为不好听,恰恰相反,是因为太打动人了,高晓松当天就跟朴树签了合同,条款简单到只有一行字。   朴树回家报喜的时候,母亲的反应却很冷淡,她皱着眉头问:“这能当饭吃吗?还不如刷盘子来得稳当。”朴树没有反驳,只是默默地把吉他擦得锃亮,继续修改那些歌曲。   1999年,朴树的第一张专辑《我去2000年》发行了,封面上是他没有化妆的侧脸,公司也没做什么宣传,但专辑还是卖出了30万张,《白桦林》霸占了电台榜首,演出邀请像雪片一样飞来。   可朴树只选那些能站着唱歌的小场地,台下观众一喊他的名字,他就紧张到忘词,母亲在电视上看到儿子唱歌的画面时,没有说什么,只是把报纸上的报道剪下来,贴在相册里,旁边是朴树小时候的三好学生奖状。   那一刻她大概明白了,儿子这五年不是在啃老,而是在用最笨的方法积累自己的底气,后来朴树红了,但他从来没有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张亚东每年都劝他多出专辑多赚钱,他总是回一句:“够花就行。”   他不上综艺,不接代言,演唱会门票从不超过300块,2014年为韩寒的电影写了《平凡之路》,这首歌火遍大江南北,可朴树还是躲回了郊区的家里,庆功宴都没去。   2025年10月,朴树在太湖湾音乐节上宣布明年不再演出,他说在家更自在,台下的歌迷齐声喊着支持你,那句1998年说出口的“包赚不赔”,从来不是大话。   他赚的不是名利场的热闹,而是能安心抱着吉他写歌的清净日子,母亲当年担心的不稳当,反而成了他最踏实的生活。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50岁的朴树,成了要钱不要命的“疯子”?——澎湃新闻

0 阅读:0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