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把对中国的关税从145%降下来了,结果却发现中国客户没了,根本就没回来,可把美媒给愁坏了,都纳闷中国客户跑哪儿去了呢?而美国还在大量补货呢! 全世界每花出去100块钱买东西,就有差不多14块是美国人掏的,这全球“头号买家”的位置,美国从2019年就坐稳了,可真不是吹的。 就说2023年,美国一年的进口总额里,光从墨西哥就买了超过4750亿美元的商品,这数字比从中国进口的4270亿美元多出一大截,要知道这可是20多年来墨西哥首次超过中国成为美国最大进口来源国,说穿了就是美国自己把供应链往别处推的结果。 美国之前把对华关税飙到145%,现在又降下来,本以为中国企业会像以前一样抢着送订单,没想到等来的是“人去楼空”,这哪儿是中国客户跑了,分明是人家早就另谋出路了。 江苏有家做牙刷的华腾公司,以前常年给沃尔玛供货,美国市场占了公司20%的业务,一年光美国订单就有近2000万元,可关税一涨,专供美国的流水线直接停了,400多号员工等着开工。 人家也没坐以待毙,转头就对接了永辉超市,一周内就把中文包装的牙刷摆上了全国20家门店,还接到了巴西500多万元的新订单,现在美国市场对他们来说早不是必需品了。 更典型的是山东费特制衣,这企业以前95%的生意都靠美国,简直是把家底绑在美国市场上。 关税战一开始,他们就组建外贸团队跑遍德国、法国、日本的展会,五年时间就把美国市场份额压到了10%以内,2025年第一季度更是连10%都不到,订单排到9月的货全发往加拿大、日韩这些地方,美国市场早成了“边角料”。 还有苏豪纺织,手里700万美元的美国滞留订单,直接改改设计就转销欧洲、中东,靠着自研的“苏豪通”线上系统,今年1月以来新增的出口订单同比超200%,全是欧洲、东南亚、南美的客户,人家去年出口1.67亿美元,今年还想冲2亿美元,压根没把美国降税当回事。 美国可能没搞明白,供应链这东西不是说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他们一边喊着“摆脱对华依赖”,一边鼓励企业把工厂迁到墨西哥、印度,结果坑的是自己。 中国企业干脆顺水推舟,直接把产能搬到了墨西哥,借着美墨加自由贸易协定的优惠接着做美国生意,只是货物来源地换了个名字。 东莞的锂电池贴个越南标签,就能省15%的关税;义乌的圣诞饰品绕道墨西哥进美国,直接省23%,美国超市里那些所谓的“墨西哥制造”“越南制造”,仔细扒一扒供应链,核心部件还是中国制造,等于美国降了税,便宜的是转了圈的中国货,真正的中国本土直供订单自然没必要回来了。 更关键的是,美国关税政策反复无常,2018年、2024年两次变脸,中国企业早就吃够了苦头,谁还敢把宝再押回去。 汇鸿中嘉这种对美业务占比35%的企业,宁愿等着政策明朗再动,也不肯轻易扩大对美投入,毕竟谁也不想刚把生产线转回来,关税又涨上去。 而且中国市场本身就够大,华腾公司转内销后,给国内消费者的产品价格比国外名牌低不少,品质还一样,专区购买率高得很,冷酸灵这些国货品牌还找上门合作开发新品,内销和新兴市场两头赚,比伺候反复无常的美国市场舒服多了。 再说美国那些所谓的“替代供应商”,根本顶不上用。 印度工人效率只有中国一半,苹果在印度生产的iPhone良品率才60%,比中国低30%;越南进口到美国的商品,60%其实是“中国制造转内销”,零件还得从中国运过去。 美国想补货,绕来绕去还是离不开中国的产业链,只是订单不再从中国直接发,而是经第三国转了个手,美媒看着进口数据没降多少,却见不到中国直供订单,自然要发愁。 中国企业这几年早把“鸡蛋”分到了不同篮子里。 永钢集团的钢材出口115个国家,34个是“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今年一季度外贸出口同比增长近七成,优势产品出口量涨116%,新加坡、圭亚那的基建项目都用他们的钢,根本不愁卖。 山东纺织企业更厉害,2024年对拉丁美洲、欧洲出口额分别激增16.1%和15.2%,全省3000多家纺织企业入驻跨境电商平台,2024年跨境电商出口额涨了28%,人家靠着数字化转型,生产效率提30%,库存周转率升50%,做高附加值的定制化产品,利润率比做美国低价订单高多了。 美国大概忘了,中国现在是全球“严选买家”也是全球“优选卖家”,以前买美国大豆占60%,现在71%的大豆从巴西买,价格还便宜一半;美国玉米曾经占中国进口的90%,2024年只剩0.19%,俄罗斯小麦、澳洲牛肉全顶了上来。 中国企业的选择多了去了,美国降税那点甜头,比起新兴市场的增长潜力、国内市场的稳定需求,实在不够看。 美国想当“头号买家”又不想给稳定的合作环境,等于是把中国客户亲手推给了全世界,现在就算降了税,人家早就在别处扎根结果了,哪有回头的道理。
美国把对中国的关税从145%降下来了,结果却发现中国客户没了,根本就没回来,可把
洛风阐社会
2025-10-10 20:58:54
0
阅读: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