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加拿大空军在东海上空执行追踪朝鲜船只任务时,遭到了中国空军苏-30和歼-16战机伴飞监视,中国空军的战机都挂载了实弹。 最近东海上空那场“中加军机相距60米”的对峙,一开始看标题,很多人以为只是一次普通的空中摩擦,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但真相要比那60米的距离精彩得多——重点根本不在“有多近”,而在“带了什么”。 那一刻,主角不是飞行员的操作,而是中国歼-16和苏-30MKK战机机翼下挂着的那些“家伙”,每一枚导弹、每一种配置,都在无声地说话。 设想一下,当加拿大飞行员抬头看到对面那架歼-16时,心里一定咯噔一下,因为那架飞机翼下挂着的,是霹雳-15远程空空导弹,这不是装样子,而是真正能改变局势的存在。 霹雳-15的射程远、精度高,能在你还没发现的时候,就把目标锁定,那种压迫感,哪怕隔着60米,也能让人心跳加速。 而且歼-16还同时挂着霹雳-10近距格斗弹,一远一近,攻防全备,这种搭配不是临时起意,而是中国空军在东海常规巡逻的标准配置。 其中的意思再明显不过,无论是远程交锋还是近距离周旋,我们都准备好了,你要想试探,那就得掂量掂量代价,这一瞬间,空中的警告已经不需要语言,导弹挂架上的冷光就是最有力的声明。 再看看这次出动的机型组合:歼-16配苏-30MKK,这安排很讲究,歼-16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现代化战斗机,雷达、电子系统全是自家技术,尤其是氮化镓有源相控阵雷达,意味着它能“先发现、先瞄准、先出手”。 而苏-30MKK的参与,则是另一种信号:中国空军的体系作战能力已经非常成熟,自研机型和进口机型能协同作战,这种融合能力在全球范围内都算顶级水平。 反观加拿大那边的说法,他们称这次任务是从琉球嘉手纳基地起飞,执行联合国对朝鲜的制裁监视任务,属于“国际行动”,听上去冠冕堂皇。 但在中国看来,这完全是“打着幌子来探底线”的老套路,他们所谓的“国际水域巡逻”,实际上已经非常靠近中国沿海,甚至进入防空识别区边缘,中国的战机出动,根本就是正当防卫,是对主权的警示。 所以这场相遇并不只是两架飞机的擦肩,而是两种国家立场、两种地缘逻辑的正面对撞,对加拿大来说,这只是一次任务,对中国来说,这是在自家门口的捍卫,那60米,不仅是物理距离,更是政治博弈的象征。 更深层的意义在于:中国空军这次的应对,表现得极为专业、冷静,没有失控动作,也没有情绪化反应,通过武器配置和机型选择,就完成了一场无声但强硬的战略沟通。 这说明中国的空防力量已经从“被动防御”走向了“主动威慑”,从展示力量到表达态度,手段更成熟,也更有分寸。 这次东海上空的60米,不仅仅是一次擦肩的距离,更像是中国空军用行动写下的一句话:我们有能力、有准备,也有底线,朋友来了,我们当然欢迎,但若有人越界挑衅,那等着他的,将不再是警告,而是上膛的回应。 这场没有硝烟的“对话”,其实已经说明了一切——在西太平洋上空,中国的话语权,正在用实力重新定义。 对此,大家怎么看?
近日,加拿大空军在东海上空执行追踪朝鲜船只任务时,遭到了中国空军苏-30和歼-1
笑看云烟
2025-10-10 12:48:42
0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