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和印度竟然不声不响地用人民币结算石油交易了!美国还在加税发狠,结果被这波操作重重打脸。 消息一出,全球金融圈哗然。不是因为两国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而是这场交易的背后,彻底戳破了美元在能源贸易领域的“神话泡沫”。 更要命的是,这一次不是中俄联手,而是印度这个美国“准盟友”主动走向了人民币,给了华盛顿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下马威。 这场操作的“引爆点”是在10月7日到9日之间。 俄罗斯的几家主要石油出口商直接通知印度国营炼油厂:今后所有原油交易,必须用人民币支付。 不再接受美元,也不再玩“卢比游戏”,甚至连中东常用的迪拉姆也被一刀切掉。 而印度最主要的国家炼油商之一——印度石油公司(IOC),已经在这几天完成了两到三批人民币结算的交付,静悄悄地完成了这场货币转换。 美国的反应?早在8月,美国就已经开始对印度动手了。 特朗普政府以“印度变相资助俄罗斯战争”为由,强行对印度出口美国的光伏组件、纺织品和汽车零部件加征50%的高额关税,直接砸掉了印度一年超过120亿美元的出口额。 说白了,就是逼着印度选边站队:要么站美国这边别买俄油,要么继续买油就别想靠美国赚钱。 可问题是,印度根本就离不开俄罗斯原油。到了2025年上半年,俄罗斯原油已经占到印度总进口量的40%,每天高达175万桶。 而且俄油的价格比布伦特原油至少便宜10美元一桶,这三年来,印度靠这条渠道硬生生省下了170亿美元以上,是控制能源通胀的核心手段。 在这种背景下,印度其实早就尝试过用卢比结算。但卢比不争气,汇率波动大,国际通用性差,俄罗斯拿到一堆卢比根本花不出去,只能堆在账上当“废纸”。 曾经试过的“卢比-卢布互换机制”也因为实际操作困难早早搁浅。 港币?不行,和美元挂钩。欧元?结算系统被SWIFT盯着。所以,到了最后,人民币成了唯一可用的选项。 这不是印度第一次用人民币买俄油。2023年就干过,但当时中印关系一度紧张,中断了。 这次是中断两年后的重启,而且是一次更大规模、更系统性的启动。更重要的是,这次是由俄罗斯主动提出,印度被动接受,看似妥协,实则算盘打得啪啪响。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印度其实并不想公开承认自己在用人民币交易。他们清楚,一旦这个消息传开,美国不可能善罢甘休。 因此,印度在国内口径上一直强调“多元化货币安排”,对外也小心翼翼地避免提及“人民币”三个字。 但在实际操作中,他们已经开始悄悄增持人民币储备,并通过中资银行完成跨境支付。 更狠的是,印度其实还在利用这套人民币结算机制,通过进口俄油、精炼后再出口欧洲,从中赚取差价。 这套操作如果换成美元,俄方立刻就会取消折扣,印度每年就得多付180亿美元。这么一算,用人民币不但不亏,反而稳赚不赔。 而俄罗斯之所以选择人民币,也并非一时冲动。西方的金融制裁已经把他们从美元和欧元体系里踢了出去,人民币成了最现实的替代方案。 更何况,中俄之间早已建立起独立于SWIFT的跨境支付系统(CIPS),通过这套系统,人民币不仅可以避开制裁,还能节省2%-3%的中间成本。 对俄罗斯来说,这是既安全又高效的“硬通货”。 更有意思的是,俄罗斯拿到人民币之后,并没有存着,而是迅速用于购买中国的电子产品、工业设备和机械工具。 也就是说,这套人民币结算机制,不仅是一种支付方式,更是一种闭环式的贸易体系。它不再依赖西方市场,也不再受制于美元的“霸权规则”。 这背后,是普京政府在推动“俄印中三边机制”中的关键一步。把能源贸易人民币化,实际上是在用经济利益把中印两国同时绑定到俄罗斯身上。 这既是对美国制裁的一种反击,也是对美元体系的一次精准打击。 2025年的数据显示,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已经跌到58%,是过去25年来的最低点。 俄印之间每年280亿美元的石油贸易,一旦彻底脱离美元体系,就意味着这部分资金完全不再经过美联储的金融网。 但这一次不同,它真正成为了一个大国之间能源交易的主导货币。更关键的是,这并非中国推动,而是由俄罗斯和印度在实际操作中推动完成的。 这让美国非常尴尬。一方面,他们不敢对中国下狠手,因为中美之间正在进行关税谈判,任何升级都可能引发反制。 另一方面,他们又不能放任印度用人民币交易,因为这等于承认美元不再是唯一选择。 于是,美国开始酝酿所谓的“二级制裁逻辑”,凡是使用人民币结算俄油的国家和机构,都可能被列入观察名单。 但中方早就预判了这一步。以工商银行莫斯科分行为代表的中资银行,已经建立了多层防火墙机制,规避美元系统的风险。 再加上CIPS系统的逐步完善,人民币在国际结算中已经具备了足够的执行力和安全性。
印度国内扛不住了,大批电厂岌岌可危,印度企业施压本国政府,要求中方出口电力设备!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