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呼伟人藏敬意,“毛主席他老人家”为何听得人暖心? 国防大学的退休将军们在公开场合只称“毛泽东”,网友认为不尊重毛主席,于是有了后来的将军们改称“毛主席”。 今天在某视频平台上看到金一南在讲课时称“毛主席他老人家”,居然比国防大学的将军们更让人舒服。称呼伟人确实是个重要的问题。 年轻人称“毛主席”是对的,成长在红色东方大国、在毛主席领导下成长起来的人,更应该称“毛主席”。 不该忘记的是,伟人留给我们的是一条成长之路,而我们却不尊重他应有的称呼,怎么能让伟人心安呢? 其实纠结“毛泽东”这个称呼本身,多少有点误解了历史语境。要知道,毛爷爷生前最看重的称呼是“同志”,1951年审阅书稿时,还特意把“毛主席”全改成“毛泽东同志”,后来更提议党内一律互称同志,不要以职务相称。将军们最初的称呼,或许是延续了党内这种庄重的传统,而非不尊重。但网友的在意也绝非小题大做,毕竟称呼里藏着的,是普通人对伟人最朴素的情感。 金一南那句“毛主席他老人家”之所以听着暖心,恰恰是因为这称呼里裹着烟火气和真感情。“他老人家”这四个字,不是刻意的抬高,更像家里人提起长辈的口吻,藏着跨越年代的亲近与感念。就像村里的老人说起当年分田地的日子,总会念叨“多亏了毛主席他老人家”,这种称呼从来不是教出来的,是从“没有他就没有新中国”的切身感悟里长出来的。 称呼的分量,从来不是靠规矩定出来的,而是靠伟人的功勋撑起来的。毛泽东作为带领人民彻底改变国家面貌的伟人,是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和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当年他在古田会议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三湾改编把支部建在连上,带领红军走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哪一件不是改写历史的大事?抗战时的战略持久战,解放战争的十大军事原则,建国后搞出两弹一星筑牢国防,这些功绩刻在中国人的骨子里,自然让人在称呼时多了份发自内心的敬重。 年轻人称“毛主席”没错,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更该念着这份好。我爷爷今年九十岁,每次看阅兵都会指着屏幕说“这要是毛主席他老人家看到了,得多高兴”。对他来说,“毛主席”三个字不是符号,是饿肚子时分到的救济粮,是家里分到土地时的红本本,是志愿军凯旋时的鞭炮声。这种从生活里长出来的敬意,比任何规矩都有力量。 但话说回来,无论是“毛泽东同志”的庄重,“毛主席”的尊敬,还是“毛主席他老人家”的亲切,核心从来不是称呼本身。就像有人记着他“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的告诫,有人学着他实事求是的作风,这些行动上的传承,远比一句称呼更能让伟人心安。怕就怕那种只会在称呼上挑刺,却把他留下的“为人民服务”宗旨抛在脑后的人,那才是真的不尊重。 说到底,称呼是心意的镜子。心里装着他的功绩,念着他的好,无论是哪种称呼都藏着敬意;要是心里没这份认同,再标准的称呼也只是空洞的口号。金一南的称呼让人舒服,根本在于他讲课时眼里的光,在于他把伟人的思想讲活了,而不是单纯靠几个字的语气。 所以不必太纠结于形式,真把“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放在心里,真把他的思想用到实处,无论怎么称呼,都是对伟人最好的纪念。
陈云晚年回忆说,遵义会议上有两个人反对毛主席。一个是凯丰,他反对最坚决,态度最明
【1评论】【40点赞】
凤鸣
称呼提现了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