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这下彻底踏实了!中方带着高规格队伍赴朝,连俄罗斯都派梅德韦杰夫来撑场——谁都没料到这阵仗这么大,比外界猜的还震撼,老朋友的支持直接拉满! 谁都没料到,中方会带着高规格的队伍去朝鲜,而且代表团一待就是整整三天。要知道,去年普京访问朝鲜也就24小时,这么长的停留时间,本身就说明双方要聊的不是走个过场的客套话,而是实打实的经济民生合作,是要把具体项目落地的。 这种毫无保留的深度对接,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友好”,更像是给朝鲜吃下了一颗定心丸——有这样的“压舱石”在,心里踏实多了。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俄罗斯的动作,直接派了梅德韦杰夫过来。 虽说梅德韦杰夫现在是政党领袖,不是国家元首,但这个级别的人物亲自到场,信号已经很明确了:俄罗斯是来撑场的。 这种“半官方”的身份也很有讲究,既表达了力挺的态度,又不用马上被正式条约捆住,给双方未来的合作留足了灵活调整的空间。 想想之前朝鲜给俄罗斯送过去的炮弹,还有自己在固体燃料发动机上的技术突破,现在能换来急需的能源和粮食,还打破了不少制裁的限制,这份合作让朝鲜从过去需要帮助的一方,变成了有能力交换的伙伴,腰杆自然更硬了。 不光是中俄,越南和老挝也来凑了热闹,不过这俩的合作更像是“各取所需”的务实搭档。 越南一直想突破技术瓶颈,正好看上了朝鲜的导弹雷达技术;老挝产业太单一,盼着能在旅游和新能源上找到新出路。 朝鲜也聪明,知道用自己的“小众”优势去满足这些伙伴的“小需求”,看似都是小合作,其实是在慢慢扩大自己的朋友圈,为后续更多可能性铺路。 现在美日韩同盟越抱越紧,朝鲜很明白,光靠自己单打独斗不行,得拉上老朋友、找对好搭档,才能在东北亚的格局里找回平衡。 以前大家总觉得朝鲜是“一人独舞”,现在看,舞台上已经有了“多方合唱”的架势,这种转变带来的底气,比任何口号都实在。 外交上活跃起来,确实打破了不少封锁,换来了急需的资源,但跟俄罗斯走得近,也可能卷进更复杂的国际事务里,万一没把握好度,说不定会陷进新的麻烦。 而且国内的老问题,比如物价上涨、外汇短缺,也不是开几场会、签几个合作就能马上解决的,这些都得慢慢捋顺。 说到底,朝鲜这阵子的操作,就像在玩一场高难度的平衡术:一边要抓紧“扩圈”,拉着老朋友巩固支持,找新伙伴拓展空间;一边又得小心脚下,别因为步子迈太快出岔子。 十月的这场外交秀,比阅兵更能说明朝鲜的心思——它不再满足于被动应对,而是要主动用手里的牌,在动荡的国际棋盘上,为自己挣一个更稳、更有利的位置。
朝鲜这下彻底踏实了!中方带着高规格队伍赴朝,连俄罗斯都派梅德韦杰夫来撑场——谁都
栗頿聊
2025-10-10 02:19:13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