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终有报:疫情时对中国一毛不拔,却大方捐美国6亿,如今风光不再 提起潘石屹和张欣,以前在房地产圈子里那可是响当当的人物,赶上了中国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夫妻俩一起把SOHO中国做得风生水起,常年霸占各种财经杂志封面,妥妥的创富神话代表。 可这几年再看他们,总觉得味道变了,留下的更多是让人议论纷纷的话题,尤其是他们在花钱、投资和身份选择上的做法,跟咱们普通人心里想的实在差太远。 最让人不舒服的,还是他们做慈善的“双标”。这些年,他们把大方劲儿都用在了给美国捐钱上,从2014年开始,陆续给哈佛、耶鲁这些名校捐了差不多六七个亿人民币,说是搞什么“SOHO中国学者奖学金”,要帮中国穷学生去留学。 可这事细琢磨就有点不对劲,2016年他们给耶鲁捐了一千万美元,巧的是,他们儿子那年正好就进了耶鲁读书,这下“花钱买入学资格”的闲话就传开了,好好的慈善也变了味。 反观国内有难的时候,他们却没什么动静。2020年初疫情多严重,全国上下都在支援,地产圈里好多企业前前后后捐了超过18个亿,可SOHO中国连个捐款记录都没有。 后来潘石屹说公司给租户减了租金,可大家不买账——减租是做生意,是为了稳住租户,跟主动捐款的情分根本不是一回事。 虽说那个奖学金到2024年确实帮了127个学生,但在国内需要雪中送炭的时候,他们把钱花在遥远的“锦上添花”上,怎么看都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除了慈善,他们把国内资产变现、往国外转移的操作也很明显。大概从2014年起,SOHO中国就不怎么在国内盖楼了,反而一门心思卖楼。 2021年甚至想把价值近800亿的资产打包卖给美国黑石集团,虽说最后没成,但他们变现的心思一点没减,后来又是减持股份,又是转让股权,就没停过手。 卖楼的钱去哪儿了? 答案很清楚——SOHO中国早就花15亿美元在美国买了写字楼,2023年张欣还个人掏了2300万美元在纽约买公寓,“卖中国资产,买美国资产”的路子走得明明白白。 更让人议论的是他们的身份规划。张欣早就入了美国籍,2022年夫妻俩还干脆辞掉了SOHO中国的所有职务,彻底不管公司日常经营了。 有人说这是聪明的风险管理,可在更多人眼里,这就是计划好的“跑路”。要知道,张欣原本是从香港纺织厂每天干15小时的女工起步,一路奋斗到剑桥,闯过华尔街,最后成了中国顶尖的女富豪。 明明是“中国梦”的典型例子,可她却公开说中国教育“死板”,非要让孩子接受美式教育,这种价值观上的倾向,大概也解释了他们为什么总把资源往美国倾斜。 如今再看他们,潘石屹天天玩艺术收藏,张欣几乎从大众视野里消失了,人和钱都成功“挪”到了国外。可他们的名字在国内却成了争议的代名词,一提起就绕不开财富、国籍和社会责任的话题。 其实说到底,钱或许没有国界,但当初让他们发家的是中国的市场和机遇,是这片土地上的消费者和时代红利。 当商人眼里只盯着利益,只想着往国外转移资源,却忘了回馈养育自己财富的土地和人民,就算曾经再风光,也早晚会被大家看穿,最后落得个争议缠身、风光不再的下场。
恶终有报:疫情时对中国一毛不拔,却大方捐美国6亿,如今风光不再 提起潘石屹和
栗頿聊
2025-10-10 00:54:57
0
阅读: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