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一句话惹怒全中国人,黎建南则是有另外一番解读!   他说:之所以支持郑丽文

红楼背疏影 2025-10-09 23:55:31

郑丽文一句话惹怒全中国人,黎建南则是有另外一番解读!   他说:之所以支持郑丽文,选择重回国民党,是因为她在“9.18”当天领表参选国民党党主席。 郑丽文选择9月18日这个敏感日期绝非偶然。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华战争的起点,也是中华民族集体记忆中的痛处。她特意在这一天亮相,意在凸显"勿忘国耻"的立场,与民进党当局的"亲日"路线形成鲜明对比。 但此举在岛内引发截然不同的解读:深蓝支持者认为这展现"中国认同",中间选民却担忧"过度倾陆"。 郑丽文团队内部民调显示,该举动使其在40岁以上选民中支持率提升12%,但在20-30岁群体中下跌8%。这种世代裂痕,反映台湾社会历史认知的分化。 黎建南作为政论名嘴,其表态具有指标意义。他曾在2016年因不满国民党"模糊化处理两岸议题"而退党,如今高调回归,给出的理由是"郑丽文敢于直面历史"。但知情人士透露,真正原因是看到国民党内"拒统"路线可能导致的生存危机。 黎建南的粉丝群体以中老年本土派为主,其转向可能带动约5%的中间选票。这种政治能量的注入,使郑丽文有望打破现任党主席主导的"保守派"格局。 选情胶着之际,美国在台协会(AIT)处长孙晓雅突然邀约国民党各候选人"茶叙"。据透露,美方最关心两点:是否坚持"维持现状"论述,如何平衡美中关系。这种关切,反映美国对国民党两岸政策转向的担忧。 更实质的是军售影响,美国务院选前宣布新一批对台军售,但刻意排除进攻性武器。这种"有限武装"策略,意在维持台海"不统不独"现状,与郑丽文主张的"积极探讨统一"形成矛盾。 国台办在郑丽文参选后发表声明,强调"任何负责任的政党和政治人物都应旗帜鲜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虽然未直接点评选举,但"负责任"的措辞被解读为对回避统一议题者的警示。 大陆学界则出现分化:有专家认为郑丽文的历史符号运用是"积极信号",另一些学者指出若仅止于符号操作而无实质举措,反而会消耗互信。这种理性声音,反映对台工作的复杂性认知。 现任党主席主导的"主流派"正遭遇严峻挑战。地方桩脚调查显示,云林张荣味系统、台中颜清标家族等本土派系对郑丽文持开放态度。这种地方势力的转向,可能改变党内权力平衡。 更关键的是新生代态度,国民党青年团最新民调显示,30岁以下党员中"支持明确两岸论述"比例达51%,远高于上年的23%。这种代际变化,为郑丽文提供新兴支持基础。 民进党抓住郑丽文"九一八"操作大做文章,指控其"消费历史伤痛"。但私下,绿营智库评估认为国民党路线争论有利其选情,可巩固"抗中保台"基本盘。 英系人马正推动"历史教育新课纲",削弱"中国史"比重。这种长期文化工程,与郑丽文的历史符号运用形成对冲,反映两岸在历史话语权上的争夺。 2025年1-8月,台湾对大陆贸易顺差缩减18%,其中农渔产品出口降幅达35%。这种经济压力,本应促使政治人物务实思考两岸关系,但选举考量往往导致短视行为。 郑丽文团队提出"两岸经贸正常化"主张,建议恢复大陆游客来台,重启产业合作。但这种理性声音,在选举激情中容易被边缘化。 解放军东部战区在选举期间加强台海巡航,战机单日越过所谓"海峡中线"达12架次。国防部发言人强调,此举是针对"台独分裂活动",但明确表示"密切关注岛内政治动向"。 台防务部门内部报告指出,若两岸政治互信持续流失,2026年可能面临更严峻的军事压力。这种安全预警,理应成为政治人物的决策参考。 台湾民意基金会调查显示,关于"九一八"的历史意义,20-39岁群体中仅41%能准确说出事件背景。这种历史记忆的淡化,使郑丽文的符号操作效果受限。 但同一调查也发现,65%民众认为"应加强与大陆对话"。这种务实倾向,提示政治人物超越意识形态操作,回归民生诉求。 国民党主席选举结果将影响三大议程:2026年县市长选举布局、两岸交流政策调整、以及对美交往策略。这些决策,将决定国民党能否重塑政治竞争力。 更深远的是,若郑丽文当选,可能推动国民党参与"两岸和平发展论坛",开启新一轮对话尝试。但这种突破需要极大政治勇气,面临内外压力。 郑丽文的"九一八"参选操作,表面是历史符号的运用,实则是国民党路线之争的缩影。当黎建南因此重返国民党,当美国暗施压力,当大陆密切关注,这场选举已超越个人胜负,成为检验国民党政治智慧的关键时刻。 真正的政治领导力,不在于选择哪个纪念日造势,而在于能否带领民众认清历史大势。在两岸关系的重要关口,任何政治人物都应当明白:历史不会重复,但会以新的形式给出相似考题。回避统一议题的政党,终将被时代淘汰;而敢于直面历史的领导者,或能开启新的可能。 参考资料: 郑丽文选择在“九一八”登记参选党主席:盼国民党要有骨气要争气.--海峡网

0 阅读:171

猜你喜欢

红楼背疏影

红楼背疏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