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托人警告特朗普:乌军若获得战斧导弹,不排除挑起核战争! 10月8日,塔斯社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通过发言人佩斯科夫,就美国可能向乌克兰援助"战斧"导弹一事发出强硬警告,直言此举可能引发核战争风险,将局势推向不可控的边缘。 作为普京意志的直接传递者,佩斯科夫在采访中态度明确,他首先援引普京10月2日在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第22届年会上的表态,强调美方若提供导弹"将是严重升级",既会破坏美俄关系中刚刚出现的积极势头,对乌克兰战场局势也毫无实质改变。 更令人揪心的是他后续的警告:"我们讨论的是可能装备核弹头的导弹,这绝对是一次严重的军事升级"。话语里的分量,稍有常识的人都能掂量出来——这已是俄罗斯能亮出的最高级别警示信号。 这场危机的导火索,是美国特朗普近期的公开表态。本周一,特朗普宣称因俄罗斯拒绝与乌克兰直接会谈,自己"差不多做好决定",可能向乌方提供"战斧"导弹。他嘴上说着要先弄清楚"乌克兰人用这些武器做什么、送到哪去",却已然把这枚"火种"抛向了冲突旋涡。 消息传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欣喜若狂,毕竟"战斧"导弹的威力无人小觑。这款美国制造的亚音速远程巡航导弹,最大射程超过2000公里,部分型号甚至可达2500公里。从乌克兰境内发射,完全能覆盖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这也是俄方反应如此激烈的核心原因。 要知道,自冲突爆发以来,俄罗斯多次划下"红线",明确表示任何可能威胁本土安全的武器援助都将引发强烈报复,如今"战斧"导弹显然已触碰这条红线。可细究起来,特朗普的表态更像一场矛盾的表演。 他一边放出援助导弹的风声,一边又强调自己"不愿升级局势",还要先"看看乌克兰的计划"。这种摇摆不定的姿态,难免让人猜测其真实意图——是真想加码对乌支持,还是借武器议题向俄罗斯施压?毕竟在政治博弈的棋盘上,"虚张声势"也是常用的策略。 更关键的是,特朗普的"决定"可能面临现实阻碍。一名美国国防部官员向路透社透露,当前美国的"战斧"导弹库存均属海陆空三军的"战备库存",海军已明确拒绝调拨,空军和陆军大概率也会跟进反对。 这意味着即便特朗普真想兑现承诺,也可能因军方抵制而难产。毕竟"战备库存"是美军应对突发状况的"压舱石",轻易动用无异于自毁防御根基。事实上,美国内部对援乌武器的争议从未停止。 反对者认为,这种射程可覆盖莫斯科的武器,必然会迫使俄罗斯采取极端反制措施,甚至可能让美国卷入与核大国的直接对抗。俄罗斯的愤怒并非没有道理。在普京看来,美国此举无疑是突破底线的挑衅。 对俄罗斯而言,本土安全是不容妥协的核心利益,"战斧"导弹一旦部署到乌克兰,就如同在自家门口架起了火炮,这种威胁绝不可能坐视不理。外界最担心的,是"误判"引发的连锁反应。"战斧"导弹既可搭载常规弹头,也具备装备核弹头的能力,这种双重属性很容易让局势产生误读。 一旦导弹升空,俄罗斯如何判断其搭载的是常规弹头还是核弹头?若做出错误判断,会不会触发核反击机制?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却每一个都关乎全人类的安危。 好在局势尚未走到无可挽回的地步,佩斯科夫在采访中也承认,俄罗斯认为特朗普"有意愿保持和平立场,推动乌克兰问题向政治谈判渠道过渡",只是当前"美俄外交机构对话仍受压制"。这席话既留了余地,也传递出莫斯科仍希望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的态度。 毕竟核战争没有赢家,这是美俄两国都心知肚明的底线。回顾冲突历程,类似的"武器升级"危机并非首次,但此次因涉及核威慑风险,显得格外棘手。对特朗普政府而言,当前的处境更像站在十字路口。 继续推进导弹援助,可能引发与俄罗斯的直接对抗,甚至滑向核战边缘;收回承诺,则会被指责"对乌失信",在国内政治中失分。而军方的抵制态度,或许正是其体面"退坡"的台阶。 对俄罗斯来说,警告既是施压也是防御。 佩斯科夫的表态,本质上是通过"极限施压"迫使美国放弃援助计划,守住本土安全的"最后防线"。这场由"战斧"导弹引发的危机,再次印证了俄乌冲突的复杂性。它早已不是简单的两国对抗,而是牵扯大国博弈、地缘政治与人类安全的多重棋局。 截至目前,美国尚未正式启动导弹援助程序,美俄之间的外交沟通渠道虽受压制但未完全中断。这或许是局势中仅存的积极信号。毕竟在核阴影笼罩下,任何冲动的决定都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战争的悲剧在于,它总是以所有人都不希望的方式结束"。希望华盛顿能读懂莫斯科警告背后的深意,也希望各方都能保持克制——比起武器的威力,人类对和平的坚守,才该是最终的"底线"。
俄罗斯要妥协了,牺牲普京就能拯救俄罗斯。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俄罗斯愿意为有条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