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海盗”政策之前,中国先出手反制,福建舰来得太及时 10月14日还没到,美国的“301条款”已经让全球航运业炸了锅。一艘中国船只进美国港口,动辄缴费几百万美元。可就在美方还在洋洋得意时,中国的反制重拳却已提前落地,福建舰的现身,就是最强有力的回应。 美国正在用港口费给全球下马威。10月14日,这个日子被特朗普政府钉进了所有航运从业者的心脏。 按照新规,只要是中国建造、由中资运营的船,不管你拉的是矿石、粮食还是圣诞树,到了美国港口,都得交“保护费”。 五万吨的散货船得掏250万美元,万箱集装箱船直接上850万美元。这不是鼓励美国造船,这是想靠“卡脖子”发财。 特朗普团队当然知道,美国造船业正在苟延残喘。2024年,美国全年新造商船不足10艘,全球份额不到1%。 现在却要靠“收费”打压占据全球市场40%的中国船企,逻辑早在华尔街都被笑烂了。 但这届美国政府不讲逻辑,它讲的是“战术先行”。他们不需要说服谁,只需要制造麻烦。 所谓“全政府行动计划”,就是想掐住马六甲、巴拿马、苏伊士这些全球贸易的咽喉,把中国的海运通道一条条堵死。 美国的算盘就是:你中国船建得再多,进不了港也是废铁。 然而,中国早就看穿了这一点。9月29日,中国国务院出手了,修订的《国际海运条例》明确授权,对任何歧视性措施予以反制。 这一步,比美国早了整整半个月。不是等你打来一拳,我再还手,而是你刚抬手,我就已经把你腕子掰断了。 从表面看,中国的措施也在“收费”:对美船只加钱、限制进港、屏蔽数据。但关键在于定义的范围。 挂着巴拿马旗的船,如果是美资融资,也算“美国背景”;用第三国名义租赁的美控制船,也不放过。这不是针对美国,这是针对美国的所有“幕后手”。 更狠的是,中国没有只盯着美国这一家。所有想跟着特朗普起舞的国家,现在都得掂量一下,自己是不是“靶子”。 因为反制手段是动态的,是可以连锁触发的。你今天允许美资控制你的船队,明天你的船可能连上海港的影子都见不着。 这一切反制,看似是在经济层面展开,实则背后有更深的战略支撑。9月12日,福建舰穿越台湾海峡,直赴南海试验海域。 10天后,歼-35、空警-600、歼-15T三型舰载机在福建舰上完成首次电磁弹射起降。世界第一艘常规动力电磁弹射航母,从此正式具备作战能力。 当美国还沉迷于增加港口费时,中国已经用福建舰打通了第二岛链的投送能力。 马六甲再被封锁又如何?福建舰配合双航母编队,完全可以绕道南太平洋,保障关键航线不被切断。 更重要的是,福建舰不是一个“展示品”。它背后,是中国海军对“远海护卫”战略的全面转型。 这不是炫技,而是告诉世界:中国不仅能建船,还能保船;不仅能通航,还能护航。 美国当然看得懂这个信号。但问题是,它现在没有任何可以对等的回应。 “福特”号航母的电磁弹射问题至今未解,新一代舰载机还在测试,全球港口控制权也不断被中国蚕食。 2025年3月,李嘉诚转让全球43个港口给美资贝莱德,美国本以为可以借此掌控咽喉,结果中国一纸条例,直接让这些“纸上资产”变成空壳。 与此同时,中国的北极航线也在加速布局。从宁波舟山港出发,穿越北极到达欧洲只需18天,比传统航线快一半。 俄罗斯的破冰船队也早已待命,为中俄联合通道护航。美国想封锁全球?那就让你封个寂寞。 福建舰的出海,更像是一场提前上演的海权宣誓。当特朗普团队还在琢磨怎么靠收费压制中国时,中国已经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海洋,不是某个国家的私产。 这一仗,打得漂亮,也打得精准。福建舰来了,不光是护航中国船队,更是给了那些还在观望的国家一个明确信号:在海上,中国不是被动者,更不是孤立者。 特朗普的“海盗政策”看似凶狠,实则仓促。它没有配套的工业能力,也没有可以持续的盟友支持。 反观中国,靠的是制造业的根基、港口布局的全球网络,以及越来越成熟的海军护航体系。 未来的海上竞争,不只是航运和港口的争夺,更是技术、规则、战略的全面对抗。 特朗普想靠几纸收费政策围堵中国,注定是痴人说梦。福建舰驶出的那一刻,全球都看见了:新时代的海权格局,已经开始改写。
迟迟等不到中方订单后,特朗普开始另寻出路,却又收到一个坏消息特朗普确实急了。2
【3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