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大汉奸”郭绍绪请日军高层在家吃酒,正喝得兴起,他突然大喊一声:“上

青霭悟禅机 2025-10-08 05:54:02

1944年,“大汉奸”郭绍绪请日军高层在家吃酒,正喝得兴起,他突然大喊一声:“上炖鸡!”话音刚落,便掏出手枪,对着为首日军的脑袋就是一枪……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郭绍绪家在葛寨乡黄兑村,父母早逝,跟着祖父长大,12岁那年,别的孩子还在地里捉蝴蝶,他已经扛着枪投奔镇嵩军,从杂役开始,一路摸爬滚打,最后跟着王凌云混到了副官的位置,论出身、论能耐,村里没几个能比得上他,可风头太盛,命运反而喜欢和人开玩笑,1944年,日军南下,伊川县成了被攻占的“前线”,老百姓苦不堪言,粮食被抢,房屋被烧,谁要是敢反抗,往往连家带命都得赔进去。 按理说,这种时候大家都想远远地避开日本人,但郭绍绪没走,相反,他常常出现在鬼子眼皮底下,有时在茶馆陪着军官喝酒,有时在街上和翻译官说笑,就连最亲的亲戚见了他也不愿搭话,连路都要绕着走,村里老人直言不讳地骂他“丢祖宗的脸”,可郭绍绪没有辩解,依旧该干啥干啥,有人看不明白他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时间一天天过去,他的风评越来越差,有人说他投了日本人,有人说他帮着鬼子抓人,可实际上,在很多个夜晚,郭绍绪悄悄召集几位可靠的乡亲,筹划着自卫团,他清楚,靠着村里那些破旧的枪,想和日军正面对抗,绝对是自寻死路,他更明白,只靠喊口号不顶用,得用更高明的法子。 当时,日本人正搞所谓“以华制华”,想找当地人帮他们管理地盘,郭绍绪干脆顺水推舟,带着十来号兄弟“主动”投靠日本军队,鬼子高兴坏了,任命他为伊川县的保安司令,他假装很得意,干啥都抢着做,连巡逻队都带头安排,慢慢地,日本人把他当成了心腹,这么一来,他不但能了解敌人的动向,还能光明正大地扩充自己的队伍。 表面上,他对日本人毕恭毕敬,凡事顺着他们的意,暗地里,他不断收集情报,把消息传给外面的抗日队伍,他甚至以配合扫荡为名,专门清除那些恶霸和地头蛇,假装给日军立功,实际上替乡亲除了祸害,时间久了,日本人对他越发信任,反倒把自己放进了危险境地。 苦熬几年,郭绍绪手下已经有了一支训练有素的自卫团,还从黑市弄到了不少枪支弹药,他等待的那一刻,终于来了,那年七夕,他在寨子街酒楼摆了席面,请来了日军大队长大内义弥,还有一众随行军官和翻译官,宴席上推杯换盏,场面一派热闹,日军以为遇上了“自家人”,一点戒心都没有,边喝边聊,吹嘘战绩。 这场席面里,真正的主角不是桌上的酒肉,而是早已埋伏好的自卫团兄弟,后厨、跑堂、甚至送菜的,全是自己人,等到“炖鸡来了”这句暗号一响,气氛瞬间变了,郭绍绪举枪对准大内义弥,扣下扳机,弟兄们一拥而上,枪声不断,桌上的鬼子一个也没逃出去,翻译官刚跑到门口,也被追上解决掉,等日军岗哨反应过来,郭绍绪和人马早就带着武器钻进了山里。 事发第二天一早,日军三个中队围住了伏牛山,打算报仇,可郭绍绪和弟兄早有准备,利用熟悉的地形周旋,和敌人打了几个回合,硬生生把三十多名日本兵留在了山沟里,剩下的日军灰头土脸地撤退,气得烧掉了郭绍绪和王凌云的老家,屋子没了,但自卫团一根汗毛都没少。 消息传开后,整个伊川都沸腾了,曾经骂他的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以为的“汉奸”,竟然是用命在保护大家,那些以前扛锄头的、背鸟铳的乡亲纷纷要求加入自卫团,抗日队伍像雨后春笋一样壮大,地下党、游击队也开始和郭绍绪合作,从此日军在伊川再难有安生日子。 很多人后来才知道,那次鸿门宴一共解决了八个日军军官,打死打伤四十多个鬼子,这场行动甚至被日本人写进了《战时丛书》,还专门反思“以华制华”政策失败的原因,郭绍绪靠的不是硬拼,而是忍辱负重、步步为营,最后在关键时刻一举反击,他用事实证明,真正的英雄有时候不得不背负误解、忍受骂名,只为更大的胜利。 战后的日子,郭绍绪继续参加战斗,可命运再次捉弄了他,解放战争期间,他在混乱中壮烈牺牲,更令人唏嘘的是,解放后因为历史问题,他被误判为反动分子,甚至被“追判”死刑,家人也长期背负着不白之冤,直到1979年,河南省高院才为他彻底平反,恢复了名誉,更巧的是,1972年,日本首相访华时,曾提出要见见这位传奇人物,因为被击毙的日军军官里有他的亲人,但那个时候,郭绍绪已经不在了。 信息来源:抗日英雄郭绍绪——澎湃新闻

0 阅读:1
青霭悟禅机

青霭悟禅机

观人生百态,尝世间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