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真正担心印度的,不是印度和美国联手,而是印度共产党上台。如果印共真的掌权,我们可能会见证另一个“中国崛起”! 说起中印关系,大家总爱聊边境摩擦或者印度抱美国大腿的事儿,但真正让北京有点睡不着觉的,其实是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简称印共(马)要是真能翻身当家做主。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个党要是掌了权,印度那14亿人口的大国,搞起一套跟中国有点像的发展路子,亚洲格局就得大洗牌了。想想看,一个核大国邻居突然经济起飞,还不跟你抢资源、抢市场?这可比印度单纯跟美国走近更扎心。印共(马)不是空想派,他们有过实打实的执政经验,政策思路也跟中国早期那套高度重合。要是他们卷土重来,印度可能真就复制出另一个“中国速度”。 先说说印共(马)的来头吧。这个党1964年从印度共产党分裂出来,成立之初就定位成马克思主义路线,强调阶级斗争和群众路线。巅峰时候,他们在西孟加拉邦执政足足34年,从1977年到2011年,这在全球共产主义运动里是头一份,通过选举连续掌权的纪录。那个时候,西孟加拉邦的土地改革干得风生水起,把地主多余的田地分给1500万佃农,直接拉动粮食产量年年涨6%,贫困率也降了36%。这不是吹牛,数据摆在那儿,农民手里多了地,吃饭问题就稳了。印共(马)还把权力下放到村一级,农民自己管村务,这套基层民主后来还影响了印度全国的宪法修订。转到喀拉拉邦,他们的“喀拉拉模式”更牛,工业基础本来就弱,但靠全民免费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人均发展指数跟发达国家差不多。疫情那会儿,喀拉拉邦的防控数据让欧美媒体都服气,死亡率低,覆盖面广,全靠这套公共体系撑着。 这些成就不是天上掉的,印共(马)的政策骨子里就带着社会主义味道,跟中国的发展路径有不少共通点。他们反对新自由主义那一套市场万能论,主张国有化和计划经济来推工业化。基础设施和农村发展是重头戏,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更是核心口号。外交上,印共(马)一直反美反帝,推加强跟中国、俄罗斯这些新兴大国的合作。要是他们上台,估计会集中资源办大事,短时间内就把经济盘活。举个例子,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靠的就是国家主导的投资和规划,印共(马)看中国那套是门儿清,他们的党纲里就写着要学习中国经验,推动生产力扩张。像中国一样,他们也强调农村包围城市,先稳农业再冲工业。数据上看,中国GDP从1978年到现在翻了多少倍?印共(马)要是全国铺开类似模式,印度那庞大的人口红利加上资源,增速说不定更快。 当然,印共(马)跟中国不是一模一样。中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印共(马)更偏向传统计划,但两者都把国家干预放首位,避免资本无序扩张。印共(马)高层多次访华,跟中共保持密切交流,2015年西塔拉姆·耶楚里强调两国共产党间互信重要。2025年4月,中共还发贺信给印共(马)党代会,说改善中印关系利国利民,这话听着就亲近。要是印共(马)掌权,中印经贸合作会加码,边境问题也能通过对话缓和。想想看,印度要是学中国建高铁网、搞水利工程,边境贸易就活络了,勘探队联合开发水资源,摩擦点自然少。 不过话说回来,印共(马)现在日子不好过,影响力大不如前。2019年大选,他们领导的左翼联盟得票率跌到7.44%,议会席位就剩几个。西孟加拉邦的大本营2011年丢了,现在只在特里普拉邦和喀拉拉邦有点地盘。为什么衰落?印度教民族主义浪潮冲得猛,莫迪政府的经济政策偏向寡头,穷人日子苦,但印共(马)自己也卡壳。经济上太保守,工业没跟上,资本外流严重。党内还分歧大,一派想学中国,一派偏拉美左翼路子。但瘦骆驼比马大,他们有104万党员,在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里根基深。印度贫富差距拉大,失业率高,莫迪推的“印度制造”没惠及底层,经济危机一闹,印共(马)的社会主义主张就容易回潮。 看看2025年的动静,印共(马)在比哈尔邦选举里求35席,跟RJD联盟要推泰贾什维当首席部长。这场选举11月两轮投票,年轻人选民超5700人一席,失业和迁徙是热点,印共(马)正好抓这个痛点。比哈尔穷省,土地问题老大难,他们的改革经验能说上话。要是联盟赢了,印共(马)影响力反弹,全国布局就稳了。党里还在推选举改革,5月给选举委员会写信,提公正问题,这步棋走得实。虽说中央上台概率小,但地方稳住,全国总有翻盘日。政治这东西,谁敢打包票?20年前谁想中国成世界第二?印度要是来个“中国模式”翻版,也不是天方夜谭。 印共(马)上台是双刃剑。挑战大,一个社会主义印度,人口多、核武在手,资源竞争白热化,贸易平衡得重谈。但机遇也摆着,中印同属全球南方,联手在国际舞台上能发更大声。像“一带一路”上合作,印度基础设施跟进,互补性强。中共和印共(马)党际交流本就多,2025年贺信里就说要深化理解,推动两国关系。
大批电厂岌岌可危,印度要求中方出口电力设备:欧美多国沉默了!印度这边的电力行
【56评论】【4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