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宣布了 立陶宛宣布禁止使用中国零件,中国在风能和太阳能设备领域占据超70%的全球市场份额,且拥有领先技术。 这纸禁令如同往沸腾的油锅泼水,瞬间引发国际能源市场震动。但鲜有人注意的是,这个波罗的海小国正深陷能源转型的泥潭。 中国在风能太阳能领域的分量,不是吹的,全球市面上每 10 台设备里就有 7 台带着中国零件,不管是风电的叶片、齿轮箱,还是光伏的逆变器、电池板,咱们都是实打实的领跑者。 就说逆变器吧,这玩意儿是光伏风电的 “心脏”,华为、阳光电源这些中国企业做的产品,不仅能稳定输电,还比欧洲的便宜不少,交付速度更是快得没法比。 德国、西班牙那些欧洲国家建风电场、光伏电站,哪个没用到中国零件?不是他们不想找替代品,实在是没人能做到中国这样又好又划算。 再看立陶宛自己的情况,这小国刚从依赖俄罗斯能源的坑里爬出来,好不容易 2025 年才接入欧洲电网,满心想着靠绿色能源翻身,喊着 2030 年要 100% 用可再生能源的口号,可现在可再生能源才只够 40% 的需求。 更关键的是,他们那点引以为傲的绿色能源计划,65% 的核心设备都得靠中国供应链,说白了就是离了中国零件,很多项目根本转不起来。 最典型的就是那个 700 兆瓦的海上风电项目,这可不是小工程,建好了能满足立陶宛不少人用电。 可这项目从一开始就磕磕绊绊,去年第一轮招标的时候,从头到尾就只有他们自己家的 Ignitis 电力公司肯投标,连个竞争的都没有,最后只能黄了。 今年好不容易重启招标,眼看着有了点希望,结果禁令一出来,彻底凉了半截。要知道,这种级别的风电项目,从叶片到控制系统,到处都得用中国零件,现在突然说不让用,去哪找替代品? 欧洲那些厂家,要么价格贵得离谱,比中国货高出 25% 到 40%,要么根本没那么大产能,等他们交货最少得等大半年。之前就有消息说这项目可能要延期两年,我看照这架势,拖更久都不奇怪。 立陶宛还拿 “安全” 当借口,说怕中国设备被远程控制,这纯属瞎扯!国际能源署和德国的安全机构早就查过了,中国设备的控制系统完全能做到物理隔离,想远程操控根本不可能。 说白了就是拿安全当幌子,背后搞政治小动作,想靠着反华向美国表忠心,顺便从欧盟骗点补贴。可他们没算明白这笔民生账,设备成本涨了,工期拖了,最后买单的还不是老百姓?电费肯定得往上飘,本来能源转型是为了过好日子,现在倒好,日子反倒要更紧巴了。 更可笑的是,他们想拉着欧盟一起干,结果根本没人响应。波兰、捷克这些邻国直接说了,我们只看设备好不好、到得快不快,不管它是哪国的。就算是德国、法国,也只是多查几遍,没说过要禁用中国零件。 欧盟最近虽然搞了些新规,想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但也没说不让用,只是加了点评估标准。立陶宛倒好,直接一步到位搞禁令,把自己变成了欧盟里的 “出头鸟”,最后只能孤立无援。 要知道,现在全球能源设备本来就紧张,铜价、电池材料价格一个劲涨,中国企业靠着完整的产业链,能稳住价格、保证供应,这是多大的优势啊。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早就警告过,想实现净零排放,2025 年前得翻倍投资清洁能源,现在立陶宛非要把靠谱的供应商推开,这不是人为制造麻烦吗? 之前美国也搞过类似的限制,结果本土光伏项目成本涨了一大截,最后还不是悄悄放宽了限制。立陶宛这是没见过别人掉坑,非要自己跳进去试试深浅。 Ignitis 公司之前还跟西班牙企业合作搞风电,现在第二轮招标又在急着找合作伙伴,明眼人都知道,没有中国零件撑腰,谁也不敢轻易接这个烫手山芋。 立陶宛海域明明有 27GW 的风电资源,好好的肥肉吃不上,非要自己折腾。他们那能源独立战略说得好听,又是保障安全又是气候中和,可连最基本的设备供应都搞砸了,这些目标不全成了空话? 立陶宛这纸禁令就是政治作秀害了民生。放着性价比高、技术领先的中国零件不用,非要去啃又贵又慢的欧洲设备,最后耽误的是自己的能源转型,坑苦的是本国老百姓。 这种捡芝麻丢西瓜的糊涂事,恐怕到最后只能自己打自己的脸,等着看他们怎么收场吧!
与中国闹翻4年后,立陶宛很失望 最近立陶宛那边传来消息,不少老百姓都在吐槽:
【7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