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是怎么了?日本喊着未来 5 年要引进 5 万印度技术人才,俄罗斯直接拿出 7 万多劳工配额,德国更夸张,一年就要收 9 万,还计划 10 年攒够 100 万。 可加拿大刚搞了近十年最严签证,今年第二季度 80% 的印度学生签证都被打了回去;美国更狠,把 H-1B 签证费飙到 10 万美元,是以前的 6 倍,要知道这签证七成一的申请者都是印度人。 为什么会这个样子? 其实日本、俄罗斯等国家抢着要印度人,根本不是“偏爱”,全是自身需求逼出来的。 日本少子化、老龄化早就拖垮了劳动力市场,整体劳动力缺口持续扩大,从高端的电子、汽车行业到基础的制造业,都缺能上手的技术人员,产业链运转都受影响,只能靠引进外籍人才补窟窿。 德国推进工业4.0,IT、机械制造、医疗健康这些核心领域的技术岗位空了一大片,本土人才供给跟不上,只能放宽政策抢印度这样的人口大国的技术群体。 俄罗斯则是能源开发、远东基建这些项目缺体力和基础技能劳动力,印度劳动力数量充足、适配性强,刚好能填补这些缺口。 美加反着来收紧政策,也藏着自己的算盘。 加拿大之前接收了大量印度移民,短时间内移民数量激增,直接引发了住房、教育、福利资源分配的压力,甚至出现文化协调问题,本土社会消化不了,只能紧急踩刹车,通过限制学签、收紧签证来控制移民规模。 美国更直接,今年是大选年,政客们需要靠“保护本土就业”的口号讨好选民,而H-1B签证持有者大多是外籍技术人员,没有投票权,涨费用、缩名额既能捞取政治资本,还能增加财政收入。 可这一操作直接让美国科技行业受冲击——原本依赖印度工程师填补的技术岗位,要么招不到人,要么得承担天价签证成本,行业运转都受影响。 最讽刺的是两边的矛盾:日本一边喊着“引进人才”,一边有民众抗议外籍人口增加,可抗议解决不了劳动力缺口,产业缺人的问题还是得靠引进来缓解。 美国政客在台前喊着“保护本土工作”,台下科技企业却在发愁,生怕印度人才被德国、日本抢走,毕竟之前美国科技行业不少技术岗位都依赖印度工程师支撑。 加拿大拒了大量印度学签,结果印度学生转头去申请澳大利亚、新西兰,今年申请澳洲留学的印度人直接多了两成,等于把潜在人才推给了其他国家。 还有欧洲企业都看明白,美国这波操作等于“给欧洲送人才”,原本德国还担心抢不过美国,现在美国自己把路堵死,德国反而能更顺利地吸纳印度技术人员。 说到底,这世上根本没有“统一的人才标准”,各国对待印度人才的态度,全看自己当下缺什么。 缺人的时候,印度人才是“香饽饽”,政策、待遇都好谈,恨不得主动递橄榄枝;要维稳、要选票的时候,印度人才就成了“麻烦”,签证、费用全给你卡得死死的,连解释都懒得给。 也就印度人口基数大,14亿人的规模经得起这么来回拉扯,换个小国,早被这波“冰火两重天”的操作整懵了。 其实这就是最现实的全球人才规则:没有什么“公平”“尊重”,全是各国按自己的利益盘算。你有用,就把你拉过来;你可能带来麻烦,就把你推出去。 印度人才不过是各国利益棋盘上的棋子,而美加、德日俄这些国家,不过是按着自己的需求,走了最利己的一步棋罢了。
看到印度人在澳大利亚抗议,要求获得永久居留权。本来想乐呵乐呵一下,哪知印度人却已
【172评论】【8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