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和哈马斯同时宣布,这次谈判是在埃及搞的,地方还是老地方,人也都是老熟人。10月5号,以色列那边来人,哈马斯也派了代表,埃及在中间当和事佬,美国也派了个特使赶来凑热闹。 10月5日,于埃及的土地上,一场意义非凡的间接会晤悄然启幕。会晤的双方,正是处于长期对峙状态的以色列与哈马斯。表面上看,这似乎是外交努力寻求突破的又一次尝试,但实际上,它更像一个棱镜,折射出这场冲突中难以调和的三重困境。 这场谈判与其说是通往和平的桥梁,不如说是一个舞台,集中上演着各方无法弥合的矛盾、外部势力的算计,以及人道灾难如何被无情地边缘化。 谈判的核心症结,在于双方对“交换”这词的理解差了十万八千里。从人质到领土,双方的筹码和要价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任何协议都像是建在流沙之上。 哈马斯手里攥着约59名人质,其中许多人生死未卜,这是他们的核心筹码。而以色列那边,绝不肯再接受过去那种1换1000的夸张比例,他们觉得那是羞辱。 更别提那个据说是特朗普提出的“20点计划”,直接要求哈马斯在72小时内释放所有人,并实现加沙的非军事化。这等于让哈马斯缴械投降,彻底退出政治舞台,怎么可能接受? 最根本的,内塔尼亚胡已经公开把话挑明,不承认巴勒斯坦国。巴勒斯坦人建立主权国家这个核心诉求,在谈判桌上连个讨论的席位都没有,直接被无视了。 这已经不是一场关于未来的谈判,而是一场关于具体交换条款的拉锯战,根本问题没人碰。 同时,这场会谈也不光是以色列和哈马斯的事,它更像一盘大棋,各方势力都想在这里落子,实现自己的小算盘,这让谈判的初衷变得更加扭曲。 作为东道主的埃及,走得是钢丝绳外交。他们利用对拉法口岸的控制权扮演关键调解人,但心里更担心加沙的乱局会波及自家的西奈半岛,助长那里的极端势力。 美国特使的到场,以及特朗普那个“20点计划”的推销,显然是想主导议程。可这计划太过偏袒以色列,连“两国方案”都懒得提,被很多人看作是服务于政治人物个人形象的作秀。 国际社会的谴责声浪确实给以色列带来了压力,尤其是在他们拦截了人道救援船队之后。但这压力没能转化为让步的动力,反而让谈判更像一场应付外界的“表演”。 最让人心寒的,是谈判桌内外那巨大的反差。外交辞令说得再好听,也盖不住持续不断的暴力,平民的苦难,似乎只是谈判的背景音。 就在谈判消息传出的前一天,加沙图法居民区遭到空袭,瞬间被夷为平地,18个平民没了,里面还有妇女和孩子。这种“边炸边谈”的做派,把仅存的一点信任都炸没了。 以色列不只在天上扔炸弹,在海上也毫不手软。一支由41艘船组成的船队,载着近500名活动人士和急需的水、药品、奶粉,直接被扣下,人员面临驱逐。 加沙的医院断电缺药,救护车都快跑不动了,人们在废墟里挣扎求生。这些本该最优先解决的问题,在谈判桌上,却被排在了军事和政治目标的后面。 信任,本是人与人之间弥足珍贵的情感纽带。然而如今,它宛如一座摇摇欲坠的大厦,轰然崩塌,曾经的稳固早已化作泡影,令人唏嘘不已。想想去年1月,就因为哈马斯漏放了一个平民,以色列就阻止了65万流离失所的加沙人返乡。这些旧伤疤,让任何新的停火承诺都显得那么苍白。 所以说到底,10月5日的这场会谈,根本不是什么和平的转折点。它只是把冲突的三重困境——内部筹码的失衡、外部议程的操纵、人道悲剧的常态化——又一次清晰地摆在了世人面前。 只要平民的生命与尊严不能成为所有参与方的最高共识,任何在枪炮声中进行的谈判,都更像一场精心编排的戏剧。真正的和平,只能始于对生命的无条件尊重,而不是在废墟之上计算政治得失。 信息来源:以色列与哈马斯将在埃及会谈,以军继续空袭加沙—2025-10-05 09:12·观海新闻
以色列和哈马斯同时宣布,这次谈判是在埃及搞的,地方还是老地方,人也都是老熟人。1
月鹿一鹿前进
2025-10-06 12:50:5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