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保护石油富国的时代正式开启了。   据悉巴基斯坦向卡塔尔派遣了一支由16

天天纪闻 2025-10-03 14:47:15

巴基斯坦保护石油富国的时代正式开启了。   据悉巴基斯坦向卡塔尔派遣了一支由16架JF-17“枭龙”战斗机组成的中队。与此同时,150名卡塔尔飞行员和机组人员抵达巴基斯坦接受训练。   2025年9月以色列对卡塔尔境内哈马斯高层实施精准打击的事件,彻底暴露了海湾国家对美国安全承诺的信任危机。   要知道,卡塔尔境内驻扎着美军中央司令部前进指挥所和三万多名美军官兵,可面对以色列的越界行动,美国却只给出暧昧的“谴责”,军援照样源源不断流向以色列。   这种双重标准让海湾国家彻底明白,所谓的“保护伞”早已漏风。就在这场信任危机爆发前四个月,卡塔尔还与美国签署了420亿美元的防卫协议,采购了THAAD导弹系统,试图构建高空防御屏障。   但THAAD系统擅长的是在150公里高空拦截弹道导弹,对于中低空的战机、无人机威胁却束手无策,这就形成了卡塔尔防务体系中的致命缺口。   而巴基斯坦向卡塔尔派遣16架JF - 17“枭龙”战斗机中队,恰好填补了这个空白。   JF - 17“枭龙”作为中巴联合研制的多用途战斗机,虽然不是最顶尖的装备,但在卡塔尔的防务体系中却扮演着“低空猎手”的关键角色。   它的最大飞行速度可达1.6马赫,作战半径超过1350公里,既能执行制空任务,又能对地面目标进行精确打击。   卡塔尔现有的防空系统中,THAAD负责高空拦截,爱国者PAC - 3承担中程防御,而JF - 17则可以在中低空形成密不透风的防护网,三者构成了多层次的防御体系。   这种搭配绝非偶然,卡塔尔在经历以色列越境打击后,迫切需要提升对周边空域的掌控能力,而JF - 17的性价比优势在此刻显得尤为突出。   与美国的F - 16相比,JF - 17的采购和维护成本更低,同时还具备一定的技术转让空间,这也是卡塔尔派遣150名飞行员和机组人员前往巴基斯坦接受训练的重要原因——他们不仅要学会操作战机,更要掌握相关的维护和保障技术,实现防务能力的自主化。   从巴基斯坦的角度来看,这次合作更是一举多得的务实选择。首先,军事出口带来的经济收益对巴基斯坦而言至关重要。   卡塔尔作为石油富国,在防务采购上向来出手阔绰,16架JF - 17中队的派遣加上人员训练,无疑能为巴基斯坦带来可观的收入,缓解其国内的经济压力。   其次,这是巴基斯坦军工产品首次大规模进入海湾市场,具有里程碑意义。在此之前,巴基斯坦的军事合作主要集中在伊斯兰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如向缅甸、尼日利亚出口JF - 17战机。   而卡塔尔作为美国在中东的重要盟友,选择引进巴基斯坦的战机,相当于为JF - 17的性能和可靠性背书,未来可能吸引更多海湾国家的关注,打开中东军售市场的大门。   再者,通过与卡塔尔的军事合作,巴基斯坦进一步强化了在伊斯兰世界的影响力。卡塔尔在中东地区扮演着调解人的角色,与各方势力都保持着一定的联系,巴基斯坦与其深化合作,不仅能提升自身的地缘政治地位,还能在地区事务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对于卡塔尔来说,与巴基斯坦的合作是其“安全多元化”战略的重要一步。   长期以来,海湾国家过度依赖美国的安全保障,但美国在中东的战略重心逐渐东移,加上其对以色列的偏袒,让海湾国家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安全策略。   2025年10月,海湾合作委员会正式启动“海湾护盾”联合防务计划,预算投入增加了40%,核心就是要通过加强地区国家间的军事协作,减少对美国主导的安全体系的依赖。   土耳其也与海湾国家签署了军事技术合作协议,共享预警系统。在这样的背景下,卡塔尔引入巴基斯坦的军事力量,既是对“海湾护盾”计划的补充,也是在构建多维度的安全伙伴网络。   通过与美国、土耳其、巴基斯坦等多方合作,卡塔尔试图在复杂的地区局势中实现平衡,确保自身的安全利益。   从地区安全格局来看,这次合作可能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沙特、阿联酋等海湾国家可能会进一步加快防务自主化的步伐,加大对本土军工产业的投入,或者寻求更多元的军事合作伙伴。   以色列也可能会对此保持高度警惕,加强在周边地区的军事部署,地区的军备竞赛可能会有所升级。   但总体而言,这种多元化的安全合作模式有利于打破美国在中东安全事务中的垄断地位,推动形成多极化的地区安全架构。   正如土耳其外长费丹所说,美国单边保障模式已经不适应多极化格局,地区国家必须寻找新的安全路径。巴基斯坦与卡塔尔的军事合作,正是这一趋势的具体体现。

0 阅读:70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