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穿插迂回战术那么厉害,为什么这招在俄乌战场上,俄军却没能发挥出效果?原因很简

幕沧小澜 2025-10-03 12:44:46

我军穿插迂回战术那么厉害,为什么这招在俄乌战场上,俄军却没能发挥出效果?原因很简单,这招太难,难到即使是军事强国开了天眼也模仿不来。营级的小范围包抄没那么复杂,但中国军队运用的是战役级穿插迂回,脱离后勤、没有总部指挥也能完成任务。像四渡赤水这样的经典战例,连美国西点军校都无法完全复制。   和这些情况对比,历史上的中国军队反而在无数次险境中展示过穿插迂回的威力。比如,在完全没有保障的环境下,部队仍能自己维持节奏,打乱敌人的部署。   很多时候,哪怕通信中断、后勤短缺,仍然能咬牙把任务完成,这是因为从上到下都习惯了打“不确定”的仗,知道该往哪走,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所以不会在混乱里迷失。   战术只是表象,更重要的是背后的逻辑。俄军的作战方式更多是依靠强大火力,按照既定步骤推进,这在打正面消耗时还能奏效,但一旦进入复杂战场,就会暴露出太多短板。   中层指挥员往往不敢临机做决定,士兵也习惯等命令,如果通信链条中断,很多人不知道该怎么办,更别提在敌后完成复杂的机动。   而穿插作战恰恰要求部队能随时调整,能在没有明确指令的情况下靠自己推进,这对执行能力的要求比单纯打火力战高得多。   中国军队的不同在于,它把这种高要求当成日常训练的目标。长年的艰苦环境,迫使部队养成独立作战的能力。   每个基层军官乃至普通战士,都被反复提醒自己肩上的责任,一旦和大部队失去联系,也要能靠自己的判断走下去。   队伍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组织力强,士兵之间互相信任,每个人都清楚整个战役的目标。这种性格被一点点打磨出来,已经超过了单纯的战术层面,变成了一种自带的底气。   说到底,战术能不能奏效,根本不取决于有没有先进武器,而是看一支部队有没有韧性和担当。   现代战争固然有无人机、卫星侦察,隐蔽行动越来越难,但穿插的关键从来不在技术,而在于人。   部队能不能保持统一,能不能在混乱和压力下保持组织力,能不能在没有后勤支持的时候咬牙坚持,才是决定结果的核心。   就算在透明化的战场上,一支队伍只要能保持灵活和坚决,穿插照样可以发挥作用,而如果缺乏这些能力,就算装备一流也很难打出效果。   有人说现代战场让穿插失去了舞台,但事实是,它只是变得更挑人而已。越是环境艰难,越考验的是组织、是决断、是士兵有没有担当。   装备可以买,战术可以学,但这种精神和能力没法一蹴而就,只能在漫长的磨练里形成。战争真正的比拼,说到底,还是部队能不能在关键时刻顶得住,而这才是最难模仿的地方。   除了这些,军队还有一个更强的“软实力”,那就是它的学习速度。一支部队失误不可怕,可怕的是在一次次失误后不懂得调整。   能快速总结教训、改进打法的军队,才能越打越强。如果缺了这种能力,就会在同样的地方一次次摔倒。   长期打下去,比拼的往往不是几场战斗,而是谁能不断进化下去,这也是最终赢得战争的底气。

0 阅读:101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42

用户10xxx42

3
2025-10-03 13:22

四渡赤水那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到位了,严丝合缝,怎么复制?照着写剧本去演都演不出来

幕沧小澜

幕沧小澜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