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周子昆新婚,许世友看到新娘后,忍不住赞道:“还是你厉害,连她都敢娶!”这时,新娘瞪了他一眼,许世友再不敢说话! 何子友1913年出生在四川一个穷苦人家,小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她十来岁就跑到武馆当杂役,干些扫地洗衣的活计。要不是父亲的老朋友在馆里帮忙,恐怕没人肯收留这么小的丫头。进了武馆,她在干活之余跟着师傅学点拳脚,本来只是随便练练,谁知她在这上头天赋异禀。武馆里有位李德源师傅,是武当派的传人,一身功夫了得,看出她有潜力,就亲自教她,还认她做干女儿。从那以后,李德源把毕生绝学全传给她,这教导足足持续了12年。何子友练得刻苦,渐渐从个小丫头变成武功高手。下山时,红四方面军正在川陕一带建根据地,她父亲当苍溪县苏维埃主席,受影响她也投身进去,当了战士。入伍没多久,她就展现出功夫,在部队里名声渐起。 红四方面军里,何子友的武艺很快就传开了。有一次队伍遇到土匪拦路,土匪头子不想直接得罪红军,但又要保住面子,就提出比武定输赢。何子友站出来应战,仅用两招就把土匪头子打趴下。从这事起,她的声名在军中大噪。许世友是少林寺出身,早年练就一身硬功夫,加入红军后以打仗勇猛出名。他听说何子友的事,专门找她比试,两人切磋一阵后许世友主动停手,结果众说纷纭,但两人从此成了朋友。许世友常找她交流武艺,两人关系不错。何子友的事迹传遍部队,大家都知道军里有这么个女战士,功夫强到连许世友都佩服。领导看中她的本事,让她当独立团武术总教官,她教战士们实战功夫,效果好,多次得到表扬。她随军走过长征,到达陕北后,继续在部队工作。 周子昆是红军总部第一局局长,知识分子出身,工作认真负责。在陕北,经人介绍认识何子友,两人年纪相当,条件合适,很多干部撮合他们。周子昆文化高,何子友武艺强,两人互相欣赏,慢慢走到一起。1937年2月,他们在延安结婚,婚礼上来了不少领导,包括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许世友作为朋友也到场,看到新娘是何子友,就忍不住对周子昆说那句赞叹的话。新娘何子友听到后瞪了他一眼,许世友马上不说话了。这事其实是许世友开玩笑,因为他知道何子友功夫了得,红四方面军里没人敢娶她,但周子昆敢。何子友和许世友私交好,没当真。婚礼就这样过去了,两人开始新生活。 婚后,周子昆对何子友很照顾,知道她不识字是因为小时候没条件,他就抽时间教她认字。有些字她老认不对,周子昆起初总说她对的,避免打击她。后来何子友发现,就说了他几句,周子昆改从简单字教起。何子友继续在部队工作,两人生活虽忙但融洽。皖南事变时,周子昆任新四军副参谋长,在战斗中不幸牺牲。何子友听到消息,悲痛到昏迷,但醒来后坚强起来,继续革命工作,还把两个孩子抚养成人。 何子友的早年经历挺典型,那时候穷人孩子早当家,她进武馆不是玩的,是为了混口饭。武馆生活苦,杂役活累人,但她抓住机会学功夫。李德源教她不藏私,把武当派的剑法掌技全教了,12年下来她功夫扎实。加入红四方面军后,她不光是战士,还用武艺帮部队。土匪那事是真事,她两招制敌,让土匪服气,队伍顺利过关。这不光显她本事,也帮红军省事。许世友找她比试,可能是想试试深浅,两人停手后没分胜负,但成了哥们。他俩后来常切磋,许世友佩服她这女中豪杰。部队让她教武术,她方法实用,战士学了在战场上管用,长征她也坚持下来,到陕北没落下。 周子昆的背景和何子友互补,他是知识分子,在红军总部管情报工作,稳重可靠。两人经介绍认识,干部们看他们合适,就帮忙促成。婚礼在延安窑洞办,简单但隆重,领导们出席显示重视。许世友那句赞叹,其实反映出何子友在红四方面军的名气大,大家都知道她功夫强,娶她得有胆量。周子昆娶了她,说明他欣赏她的实力。婚礼上何子友一瞪眼,许世友闭嘴,这小插曲成了趣闻,但没影响大局。婚后周子昆教她识字,耐心细致,从基础入手,避免她尴尬。何子友学得认真,两人关系好。 皖南事变是新四军的大事,周子昆作为副参谋长,参与指挥。事变从1941年1月开始,新四军军部遭国民党围攻,周子昆和项英等领导突围,但途中遇险。周子昆中弹牺牲,年仅34岁。何子友那时在后方,得到消息后崩溃,但她很快调整,继续工作。她带两个孩子,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在战乱中抚养他们长大。何子友后来在部队干后勤,贡献不少。她的一生从武馆杂役到革命战士,靠实力闯出来,没靠别人。 何子友的武艺来源可靠,李德源是正宗武当传人,她学了全套。红四方面军时期,川陕根据地正热火朝天,她父亲当主席,她自然加入。入伍后展示功夫,不是吹的,土匪事件就是例子。许世友少林背景,两人比试没输赢,但互相认可。独立团教官一职,她干得称职,教战士防身术,实战导向。长征是考验,她跟上队伍,到陕北稳定下来。周子昆的工作性质,让他接触不少人,经介绍和何子友结识,两人结合是自然事。
1937年,周子昆新婚,许世友看到新娘后,忍不住赞道:“还是你厉害,连她都敢娶!
小史论过去
2025-09-30 13:12:44
0
阅读: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