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濮阳,男子卡里莫名收到一陌生人转的1300块,他警惕地报了警,可还没查出咋回

运良说是非 2025-09-27 17:45:24

河南濮阳,男子卡里莫名收到一陌生人转的1300块,他警惕地报了警,可还没查出咋回事呢,男子就收到连环打来的催收电话,说他在某APP上借了1300块,命令他现在还2430元,男子懵了,他压根没借钱,不会不明不白还钱,谁料第二天男子又接到电话,说还款金额滚到3731了,再不还钱就让男子和他家人一天消停日子都过不了。 9月7号那天下午,杜先生手机响了一声,是银行发来的入账通知。 杜先生打开一看,自己那张建行卡里,莫名其妙收到一笔1300块钱的转账,打款人名字显示叫“杨爽”。 他使劲回想,也想不起自己啥时候借过钱给别人,关键是他压根不认识“杨爽”这个人。 虽然天上掉馅饼这种事落他头上了,但他却十分警惕,觉得这钱收得不明不白,怕不是啥好事。 为了保险起见,他赶紧联系了银行客服,客服建议他报警。 杜先生转头就跑去当地的派出所报了警。而那1300块钱,就这么在他卡里躺着,他没敢动。 可谁能想到,过了几天,到了9月11号,麻烦真的找上门了。 杜先生的手机开始响个不停,全是催债的电话。电话那头的人气势汹汹,自称是什么“5秒速借”APP平台的,一口咬定杜先生在他们那儿借了钱,命令他赶紧还2430块。 杜先生着急说道:我啥时候在你们这借过钱?我自己都不知道有这回事!我已经报警了。 这话不说还好,一说对方反而更凶了,直接在电话里开骂,骂得那叫一个难听。 更离谱的还在后头。催债的没消停,到了9月12号,电话又来了,这次对方张口就要3731块钱。 这才过了一天,欠款数额就跟坐了火箭似的往上蹿。对方还恶狠狠地撂下话,说你要是不还钱,我们就“轰炸”你,不光炸你,连你家里亲戚朋友的电话我们都要打爆! 不光电话骚扰,杜先生的手机短信也开始疯狂地涌进各种乱七八糟的信息,烦不胜烦。 杜先生这下崩溃了,这都什么事儿啊!平白无故银行卡里多了1300块,结果几天功夫,自己莫名其妙就背上了好几千的债,还整天被电话短信轰炸骚扰,连亲戚朋友都被牵连。 他实在想不通,自己明明没借钱,为啥对方会给他打1300块钱?他努力回想,只模糊记得自己可能在网上点过什么链接,但具体是啥,他真记不清了,也搞不清是不是因为这个泄露了自己的信息,才惹上这麻烦。 有记者知道这事后,也挺纳闷这个“5秒速借”到底是个啥平台。他们照着杜先生给的催债电话打回去问。 对面倒是一口承认,说杜先生就是在他们那儿借的钱,时间是9月7号,他们是11号才通知他还款的,还强调“他自己借了5天,自己心里清楚”。 对方说杜先生是点了一个短信广告里的链接,还做了人脸识别才借到钱的。 记者就让他们拿出证据来证明杜先生确实操作过这些步骤,对方却支支吾吾,说什么要保护客户隐私,死活不肯给证明。 更过分的是,对方后来干脆撕破脸了,直接跟记者说:他借的就是高利贷,怎么着?甚至还反过来威胁记者:你胆子不小啊敢打电话来?为了新闻连命都不要了?一副有恃无恐的样子。 记者也挺较真,去各大手机应用商店搜了一圈,结果压根找不到这个所谓的“5秒速借”APP。 记者不死心又在网上搜,发现还真有不少网友在吐槽类似的遭遇,套路跟杜先生遇到的一模一样。 杜先生被这事搞得心力交瘁。他现在就一个想法:这1300块还在他卡上,他到底该咋办?还钱?他觉得自己根本就没借,凭什么还?而且催债那帮人凶神恶煞,态度嚣张,利息更是高得吓死人,不还?对方又不停地骚扰威胁。 他无奈之下,只好再去求助派出所。民警了解了情况后,给杜先生提了个明确的建议:这钱,你暂时别急着还回去。 杜先生现在只能干等着,希望警方能早点查个水落石出。 那么,从法律角度,怎么看待杜先生的遭遇? 《民法典》第680条规定:禁止高利放贷,借款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5秒速借”平台以1300元本金为基,5天内要求杜先生偿还2430元至3731元,年化利率远超法定上限,已构成高利放贷。 超出法定利率的利息部分不受法律保护,杜先生有权拒绝支付超额利息,并可主张合同无效。 如果平台通过“强制下款”“虚增债务”等手段变相收取高利,可能涉嫌“套路贷”诈骗,需承担刑事责任。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规定:多次发送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催收方通过密集拨打杜先生及其亲友电话、发送威胁短信,并辱骂杜先生,已严重干扰杜先生的正常生活,可处拘留或罚款。 对此,你怎么看? 信源:澎湃新闻 2025.9.25 关注@运良说法 学法律知识不迷路

0 阅读:5
运良说是非

运良说是非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