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生前再次语出惊人!他说:“抗美援朝那一战,美国集结了'联合国军',依旧没有阻挡中国志愿军的势如破竹,毫无疑问,中国是最大的赢家!但,美国却并不是最大的输家!” 基辛格对朝鲜战争的评判确实戳中了历史的要害,这场被西方称为“被遗忘的战争”,实则彻底改写了二战后的国际棋局。 1950年的新中国刚从战火中站起,工业家底薄得可怜,钢产量才61万吨,连美国的零头都不够——人家当年钢产量近乎160倍,发电量是70多倍,原油产量更是差了1400倍,汽车飞机造不出一辆,美军却能一年生产近800万辆汽车,这种差距说是“用鸡蛋碰石头”都不算夸张,国际社会看中国的眼神,自然带着清末以来的惯性轻视。 但就是这样一支“钢少气多”的队伍,愣是把16国组成的“联合国军”从鸭绿江打回了三八线。 长津湖战役里,美军王牌陆战1师带着坦克火炮和空中支援,却被身着单衣的志愿军第9兵团堵在零下40℃的冰天雪地里,号称“北极熊团”的加强团被全歼,那面绣着北极熊的军旗至今还躺在中国军事博物馆里,成了美军的耻辱标记。 美军想从水门桥逃跑,志愿军三次炸桥,他们三次修复,最后干脆从日本空投8套重型桥组件,用两天架起载重50吨的桥才溜走,可即便这样,22公里的撤退路他们走了三天,每小时只能挪300米。 上甘岭更是离谱,3.7平方公里的阵地被190多万发炮弹、5000多颗炸弹犁了一遍,平均每平方米落弹76发,美军仗着300多门火炮、170多辆坦克和3000多架飞机狂轰滥炸,却连山头都没拿下来,最终伤亡两万多人,志愿军只用一万多伤亡就守住了阵地,美军自己都承认这是“彻底的失败”。 这场仗打下来,中国的国际地位简直是“三级跳”。以前西方列强开会根本不带中国玩,1954年日内瓦会议却不得不请新中国以五大国身份参会,周恩来总理在会上一锤定音,推动解决印度支支那问题,硬生生冲破了美国的封锁。 第二年万隆会议,29个亚非国家齐聚,中国提出的“求同存异”主张成了会议灵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此传遍世界。战后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从17个涨到32个,以前那些看笑话的国家,这下不得不正眼瞧这个“能硬刚美国”的新力量。 更实在的是,苏联原本对援助磨磨蹭蹭,见中国打得出色,立马送来156个工业项目,涵盖军工、重工等关键领域,直接帮中国补上了工业化的第一课,56式步枪、歼-5战斗机这些装备很快问世,为后来的“两弹一星”埋下了伏笔。 毛主席后来跟基辛格说这是“无上荣耀”,确实没吹牛,毕竟用一场仗打破雅尔塔协定的束缚,把苏联对中国北方的地缘压力都缓解了,这种收获可不是纸面上的胜利。 再看美国,基辛格说它不是最大输家,确实有道理。美军虽说伤亡16万,花了2000亿美元军费,克拉克还哀叹自己是“第一个在未取胜协议上签字的将领”,但比起其他参战国已经算幸运。 “联合国军”里韩国阵亡13万多,是美国的3倍还多,土耳其死了741人,英国丢了1109条人命,那些小国更是当了炮灰。 更关键的是美国保住了核心目标——韩国没被吞并,还借着战争巩固了盟友体系,北约从此更听美国指挥,毕竟“小弟有事真上”的姿态做足了。 战后美国立马调整策略,把中国当成东亚战略支点,后来的冷战布局都围着这个判断转,等于用一场没打赢的仗摸清了对手底牌,还坐稳了西方盟主的位置,这哪算最惨的输家。 真正输得底朝天的是苏联。斯大林一开始想借朝鲜战争削弱美国、控制中国,结果算盘全打空了。 朝鲜军队快溃退时,苏联怕跟美国正面冲突,死活不肯出兵,只敢派飞行员伪装成志愿军搞“米格走廊”,后来给武器还得高价卖旧装备,把“老大哥”的虚伪暴露得一干二净。 中国看透了苏联的霸权本质,战后加速走独立自主的路,再也不做附庸,社会主义阵营从此有了裂痕,为六十年代中苏决裂埋下伏笔。 苏联原本想通过外蒙古制约中国,结果朝鲜战争后蒙古的出海路线反而得靠中国,这步棋彻底变成死棋。 基辛格说“苏联的灭亡根源在朝鲜战争的自私短视”,不算夸张,毕竟失去盟友信任、战略布局全乱,比战场上丢几个阵地亏多了。 这场战争最讽刺的是,美国拿着全球最顶级的装备,却败给了连冬衣都凑不齐的志愿军;苏联想坐收渔利,却把最可靠的盟友推远了;中国付出20万烈士的代价,却换来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和工业化的起步。 就像基辛格说的,中国从此屹立于世界之林,而美国虽没赢,却也没输到骨子里,真正的输家是那些精于算计却失了人心的势力。 毕竟在战争里,武器能决定胜负的上限,而人的意志才是决定胜负的底线,这一点,志愿军在长津湖的冰雕阵地上、在上甘岭的坑道里,已经用生命证明过了。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生前再次语出惊人!他说:“抗美援朝那一战,美国集结了'联合国
真实安德烈
2025-09-26 12:14:21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