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98%出口商品卖给中国,都是什么商品?说句你们不敢信的,它出口的很多商品,普通人估计用不到!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朝鲜这个国家,对许多人来说都相当神秘,根据韩国央行和联合国相关机构的估算,2024年朝鲜GDP约190亿美元,人均GDP仅1200美元左右。 在全球两百多个经济体里排到百位开外,属于典型的低收入国家,经济规模还不如中国一个中等地级市,而他们的经济支柱,也在多年里因为国际大环境不断变迁。 记得上世纪70年代,朝鲜还是相当风光的,他们靠苏联援助建起了顺川钢铁厂、平壤机床厂这样的骨干企业,机械制造、冶金、化工构成工业体系核心,1975年工业占GDP比重超60%,人均收入突破1000美元,比当时的韩国还高,工业就是绝对支柱。 可1991年苏联一解体,朝鲜瞬间没了80%以上的外贸对象,和廉价能源供应,高炉停转、工厂倒闭,工业链直接断了腿。 紧接着1995年特大水灾冲垮农业基础,又赶上领导人更迭,“苦难行军”时期连温饱都成问题,支柱产业瞬间从工业跌回了农业和零星的矿业。 2002年搞了“7·1经济管理改善措施”,给农民生产自主权、放开部分商品价格,粮食产量一度从300万吨回升到400万吨,电力产能也有所恢复。 但2006年核试验后,联合国安理会2371号决议的制裁来了,煤炭、铁矿这些能换外汇的大宗商品出口全被禁,支柱又变成了劳动密集型手工业,和低值加工品,完全是被制裁逼出来的转型。 尤其是核问题引发的制裁,还锁死了朝鲜发展空间,联合国制裁从贸易、金融、技术全方位下手,光煤炭出口被禁,就让朝鲜每年少赚10亿美元外汇,相当于当年出口收入的40%。 2022年黄海北道干旱导致玉米减产40%,2023年台风“卡努”又摧毁6万公顷农田,农业也变得雪上加霜。 朝鲜现在主要负责的原材料和半成品出口,利润也真是一天比一天低。 制裁前煤炭出口的年创汇,还能有10亿美元,可现在矿产出口被禁,只能靠点钨钼矿、硅铁这类“擦边”金属制品和化学品,2025年1-7月对华出口钨钼矿1868吨、硅铁2.97万吨,这类初级产品附加值极低,每吨利润还不到100美元。 而且朝鲜的外贸全由国家管控,不管赚多赚少,利润都攥在朝鲜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等,国营外贸公司手里,所有收入统一调配用于进口粮食、能源这些必需品,比如2025年上半年,就从中国进口豆油5.4万吨、糖类3.9万吨,全靠出口微薄收入支撑。 如今被制裁卡着脖子,朝鲜对中国出口的商品早就不是当年的矿产了。 中国海关总署今年1-7月的细分数据表明,最主要的应该是劳动密集型手工业品,占比63.5%,其中假发2001吨、表芯超1亿只,这些都是给中国制造业做配套的半成品,普通人平时根本见不着。 金属化学品占23.0%,多是工业用的基础化工原料;还有个特殊品类是电力,出口3.79亿度,算是能源领域的小范围互补。 不过今年朝鲜也有新变化,开始往中国推日化产品,像散装的洗衣皂、工业用洗涤剂,还有腌渍的海鲜佐料,这些虽然沾了“日用”边,但多是工业级供应,很少直接流到零售市场。 中国市场对朝鲜来说就是“续命线”,不光是贸易额的支撑,还有实打实的项目援助。 2024年3月,中国驻朝大使参观的黄海南道三支江合作农场,就是中朝农业合作的典范,中方提供的灌溉技术和农机设备,帮农场实现了冬小麦增产。 9月重启建设的新鸭绿江大桥,通车后能把货物通关时间从8小时缩短到90分钟,首批20家中国商户11月就要入驻商贸区,直接带动朝鲜新义州的就业和税收。 要是没中国这个买家和援助方,朝鲜连换外汇买化肥、农机的钱都没有,更别提保障民生了,这98%的出口占比,就是实打实的依赖证明。 可就算有中国市场托底,朝鲜的困境还是没解开,首先制裁的枷锁没松,联合国的资金封锁让朝鲜企业没法国际融资,贸易结算都得走特殊渠道,年外汇收入比制裁前少了90%。 而且能源和粮食还是卡脖子,联合国限死每年只能进口400万桶原油、50万桶精炼油,FAO2024年报告显示,粮食年产量仅450万吨,只能满足80%需求,虽然俄罗斯今年给了点粮食石油,但根本不够长期填窟窿。 最后就是技术落后的鸿沟,现在变得越来越大,制裁断了先进设备来源,矿场还在用苏联时期的老机器,工业效率比周边国家低60%以上。 如此看来,朝鲜现在的发展方向,全是被现实逼出来的无奈选择。 中国市场给了它喘息的空间,从农业技术到边境基建全方位托底,但要真正走出困境,光靠卖手工业品和半成品远远不够。 新鸭绿江大桥即将通车的汽笛声,或许能带来更多转机,但打破制裁、理顺经济结构,才是绕不开的坎。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参考资料:界面新闻——假睫毛和假发成朝鲜出口中国的主力商品
朝鲜98%出口商品卖给中国,都是什么商品?说句你们不敢信的,它出口的很多商品,普
柳淮蕊
2025-09-25 16:49:25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