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丹麦最大机场因无人机陷入瘫痪,挪威拉响警报 9月22日,据路透社报道,丹

御史流芳悠久 2025-09-25 12:02:01

外媒:丹麦最大机场因无人机陷入瘫痪,挪威拉响警报 9月22日,据路透社报道,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一座机场因无人机问题暂时停止运营。   被盯上的哥本哈根凯斯楚普机场不是小地方,作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最大的枢纽机场,距离市中心也就8公里,每天起降航班密集得很。当地时间22日晚8点半左右,机场周边突然冒出两三架不明大型无人机,而且是从多个方向飞过来的,一看就是懂行的人操控的。   按照航空安全的铁规矩,只要机场上空出现不明飞行物,必须立刻停飞所有航班。于是这一停就是4个小时,直到23日凌晨0点20分才恢复运营,期间31架次航班被迫改道,差不多2万名乘客被撂在半路上,有的滞留在机场,有的被拉到附近机场过夜,乱成一团。   丹麦警方赶过来后也没辙,只能在机场周边布下大批警力搜查,还把无人机飞行的视频放了出来,但查来查去连操控者的影子都没见着,最后只能承认是“有能力的行为体”干的活儿。   更要命的是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的表态,她直接把这事儿定性为“对关键基础设施的严重袭击”,还特意强调得放在“欧洲安全事件频发”的大背景下看。   丹麦安全与情报局更直接,说现在国家正面临“严重的破坏威胁”,对方不一定非要搞物理攻击,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施压,看丹麦扛不扛得住。   这边丹麦还没缓过劲,挪威那边就跟着炸了锅。23日凌晨,首都奥斯陆的加勒穆恩国际机场也发现了不明无人机,二话不说直接关了3个小时,所有航班全转到其他机场,直到凌晨3点多才算恢复正常。   有意思的是,挪威警方嘴上说这事儿跟丹麦的“没有直接联系”,但身体却很诚实,一边紧急调查,一边立刻跟丹麦、瑞典警方搭起了协作渠道。其实稍微琢磨一下就知道,挪威的紧张不是没道理,这两年北欧的无人机“骚扰案”早就成了常态,只是这次摸到了机场这个要害。   往前倒推十天,挪威的Kaarstoe天然气加工厂就有无人机违规闯入禁飞区,Nyhamna天然气加工厂还收到了匿名电话威胁,吓得直接紧急疏散了人员。   要知道这些工厂可不是普通设施,在俄罗斯天然气供应锐减后,挪威现在是欧洲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北海的油气田和加工厂就是欧洲能源供应的“生命线”。   更让人头疼的是,北海油气设施上空已经出现了几十起不明无人机出没的报告,挪威海岸警卫队天天在附近巡逻,武装部队也接管了多个设施的安保,但还是防不住。   挪威警员阿蒙德・雷夫海姆说得很直白:这些无人机就是来制造恐惧和焦虑的,就是想让欧洲知道“你们的能源命脉捏在别人手里”。   现在再看这两场机场风波,就不是孤立事件了。哥本哈根机场被袭是“点”,挪威能源设施遭骚扰是“线”,整个北欧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漏洞就是“面”。芬兰安全部门也承认,现在无人机目击事件增多,虽然有警惕性提高的因素,但禁飞区和关键设施附近频繁出现不明无人机,绝对是实打实的威胁。   无人机这东西门槛太低,几千块钱就能买一架,飞得还挺灵活,想躲监控很容易,但它造成的破坏却是连锁性的——机场停摆4小时,直接影响的是跨国交通网络;能源设施被骚扰,动摇的是整个欧洲的能源安全信心。   丹麦首相说“有人在测试底线”,这话算是说到了点子上。从北溪管道被炸到现在,欧洲的基础设施安全就像绷在弦上的箭,稍微有点动静就容易引发恐慌。   这次用无人机搅乱机场,成本极低,却能瞬间引发民众焦虑、消耗安保资源,还能测试各国的应急反应速度——丹麦用了4小时恢复,挪威用了3小时,这个“反应时间”恐怕已经被记在了某个本子上。   而且选择在9月底动手,正好赶上欧洲即将入冬、能源需求攀升的节点,时机拿捏得相当精准,就是要在最敏感的时候戳最痛的地方。   现在北欧各国虽然嘴上没说破,但行动上已经摆出了应战姿态:丹麦加派警力彻查,挪威联动邻国协作,各国都在重新审视无人机管控法规——挪威早就规定无人机不能靠近海上平台500米以内,可照样拦不住有人违规试探。

0 阅读:3
御史流芳悠久

御史流芳悠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