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著名的“逃跑”将军,也是黄埔一期最长寿者活了103岁,还生下一个家喻户晓的明星儿子! 主要信源:(人民网——秦汉来宁重走父亲抗战路 父亲系黄埔一期军官(图)) 孙元良的人生经历确实很特别,他身上贴着好多不同的标签。 有人说他是抗日英雄,也有人说他是经常临阵脱逃的将军,还有人夸他做生意很有一套。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他虽然背负这么多争议,却活到了103岁的高龄,儿子秦汉还成了大明星。 这么多看似矛盾的事情都发生在他一个人身上,让人忍不住想了解他到底经历了怎样的人生。 1904年,孙元良出生在四川成都一个读书人家庭。 他的父亲孙廷荣是晚清的一个知县,虽然那时候清朝已经快不行了,但家里条件还算过得去。 孙元良小时候喜欢读书,父亲对他的教育也很开明,不逼着他只读传统经典。 可惜好景不长,他十岁那年父亲去世,家里条件变差了,但这反而让孙元良更加用功读书。 后来他考上了南京大学附属中学,对历史、政治和军事特别感兴趣。 1924年,国内局势很乱,孙元良决定投笔从戎,考进了刚成立的黄埔军校,成为第一期学员。 那时候黄埔军校招了很多有志青年,孙元良在学校表现不错,各科成绩都很好。 毕业后他加入国民革命军,参加了北伐战争,因为表现好晋升很快,成了当时比较年轻的军官。 不过孙元良的军旅生涯并不顺利。 1926年北伐时,他带部队在江西和孙传芳的部队打仗。 因为经验不足,指挥出了差错,又听信了错误情报,以为会被敌军包围,就匆忙下令撤退。 后来才知道情报是假的,这次撤退根本没必要,孙元良因此被嘲笑为"逃跑将军"。 蒋介石知道后非常生气,甚至公开说要枪毙他,但最后却没真这么做,反而安排他去日本留学。 从日本回来后,正好赶上抗日战争爆发,急需军事人才,孙元良就这样重新被起用。 1932年淞沪会战时,孙元良确实打了几场漂亮仗。 他带领部队在庙行镇和日军血战,消灭了好几百敌人,这场胜仗被说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后来大家都知道四行仓库保卫战,其实主要功劳是谢晋元将军和他带的八百壮士,孙元良虽然也参与了,但最多算是从旁协助。 不过因为这些战绩,他拿到了云麾勋章,还升任第72军军长。 大家本来以为他彻底改头换面了,没想到后来他又出了状况。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孙元良参加了南京保卫战和淞沪会战。 在淞沪战场上,他指挥部队顽强抵抗日军,因为作战有力还被授予了宝鼎勋章,并升任师长。 但战争是残酷的,随着战局变化,孙元良感到身心疲惫,于是在1937年底选择退役,转而尝试做生意。 刚做生意时并不顺利,他开过拉面馆,但生意不好。 不过孙元良没放弃,后来转行做面粉加工,靠着在军中培养的管理能力和人脉,慢慢把生意做了起来。 他的面粉厂从小作坊发展成当地知名企业,生活也越来越好。 积累了财富后,孙元良的晚年过得比较安稳,他活到了103岁,是黄埔一期学员中最长寿的人之一。 除了自己的人生故事,孙元良的家庭生活也受人关注。 他对子女的教育比较宽松,支持他们自由发展。 他的儿子孙祥忠后来改名为秦汉,进入演艺圈,成为七八十年代台湾影视界的当红明星,尤其是参演了大量琼瑶剧,被观众广泛熟悉。 据说孙元良很支持儿子的事业选择,从不干涉他的发展道路,这种开明的教育方式在当时来说很难得。 孙元良一生起伏很大,在不同人眼中有不同形象。 有人记得他抗战时的表现,也有人批评他战场上的退缩。 但不管怎么说,他的人生经历确实特殊,从军人到商人,再到高龄老人,每个阶段都有故事可说。 而他的家庭也没有被时代淹没,儿子成了另一个领域的名人。 这些真实的人生片段,拼凑出一个复杂而又完整的形象。 他的故事也让人看到,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不能非黑即白,每个人都在时代洪流中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国军死了267位将军,而‘对方’只战死了一位将军!”93阅兵之后,台岛将军名嘴
【314评论】【29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