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伟人躲进农妇家,没想到,敌人搜查时,农妇却说:“你们要找的人,在我家!”然而,就是这一句话,26年后,她收到邀请,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主要信源:(中国军网——一片丹心照日月,五腔碧血写春) 1933年,伟人在黄袍山一带开展革命工作期间,曾多次借宿在当地农妇黄菊妈家中。 那一天,反动派的队伍突然包围村庄,声称要搜查“共党头目”。 危急之下,黄菊妈挺身而出,主动对敌军说:“你们要找的人,就在我家里。” 她巧妙指引敌人带走了自己的二儿子吴朝炳,从而掩护毛泽东安全撤离。 吴朝炳最终英勇就义,而黄菊妈一家先后为革命献出了五位子女的生命。 二十六年后,这位默默付出的母亲收到一封特殊邀请函。 1959年国庆节,她登上天安门城楼,亲眼见证新中国的盛大庆典。 那一刻,她静静凝望广场上欢呼的人群,眼中含泪,却一言未发。 黄菊妈原名叫黄菊喜,出生于湖北通城一个贫苦农家。 自幼家境艰难,父亲早逝,母亲改嫁后,她被迫成为吴家的童养媳。 成年后,她与吴家长子成婚,生下三子二女。 丈夫在她三十四岁时病故,抚养五个孩子的重担全部落在了她一人肩上。 她靠种地、帮工、甚至乞讨,艰难地将孩子们拉扯大。 1927年,毛泽东、罗荣桓等人来到黄袍山组织农民自卫军,开展土地革命。 当时物资匮乏、敌情复杂,伟人常借住在老乡家中。 黄菊妈虽然不识字,却深明大义,主动为他们提供食宿。 她见到伟人面容清瘦、奔波劳碌,心生怜惜,又发现他与自己的大儿子吴朝义相貌相似,便主动提出认伟人为干儿子。 伟人感动于她的真诚,从此称呼她为“黄菊妈”。 在伟人和其他革命同志的影响下,黄菊妈逐渐明白共产党是为穷苦人打天下的队伍。 她不仅自己支持革命,还鼓励子女参加红军。 大儿子吴朝义最早投身革命,却在一次战斗中不幸牺牲。 紧接着,大女儿吴桂凤也在游击战中负被俘遇害。 接连失去两个孩子,黄菊妈内心无比痛苦,但她从没有动摇支持革命的决心。 1933年伟人再次来到黄袍山,住在黄菊妈家中。 不料有叛徒泄密,敌军连夜围村,扬言不交出毛泽东就要烧村杀人。 黄菊妈急中生智,让二儿子吴朝炳穿上伟人平时穿的长衫,自己则走向敌军直言:“你们找的人在我家,我刚把他锁在屋里。” 敌军信以为真,抓走了吴朝炳。 后来得知吴朝炳英勇不屈、遇害牺牲,黄菊妈强忍悲痛,始终无怨无悔。 此后几年,她的小儿子吴朝福和小女儿吴福桂也先后为革命献出了生命。 五个孩子全部牺牲,黄菊妈成了孤身一人。 她自己也多次被反动派抓去拷打审讯,但始终守口如瓶,没有透露半点党的秘密。 在最艰难的岁月里,她躲进深山,靠挖野菜、摘野果度日,直到解放后才回到村里。 1959年国庆前夕,黄菊妈收到进京观礼的邀请。 她穿上干净的衣服,独自坐上开往北京的火车。 十月一日上午,伟人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了她。 望着广场上飘扬的红旗和欢呼的人群,她久久没有说话,只是不停地用手抹去脸上的泪水。 这一刻,没有人知道这位普通农妇背后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庆典结束后,黄菊妈回到通城继续过着朴素的生活。 她从不向人炫耀自己的经历,也从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 1971年,黄菊妈去世,终年八十九岁。 她的墓碑上刻着“一片丹心照日月,五腔碧血写春秋”,这是对她和她的子女们最真实的写照。 黄菊妈的故事,是千千万万革命家庭的一个缩影。 他们默默无闻地付出一切,不求回报,只为了更多的人能过上好日子。 他们没有留下豪言壮语,却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33年,伟人躲进农妇家,没想到,敌人搜查时,农妇却说:“你们要找的人,在我家
幻夜星辰侠
2025-09-24 09:25:27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