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一老农民贪便宜,娶了一个不要彩礼的懒老婆,懒老婆不会洗衣,也不做饭,

如梦菲记 2025-09-23 10:44:13

1971年,一老农民贪便宜,娶了一个不要彩礼的懒老婆,懒老婆不会洗衣,也不做饭,谁料,几年后,他才知晓老婆的真实身份!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1年,陕西关中一条偏僻村子里,一个中年农民娶了一个新媳妇,村里人暗暗嘀咕,说这门婚事太蹊跷:不要彩礼,不摆酒席,新娘子还不会做饭,不下地干活,更不肯和丈夫同屋睡,这样的女人,能给老魏家带来什么好日子?   可那个老实巴交的农民笑呵呵地说:“图个伴儿,日子慢慢过。”谁都没想到,这个被说成懒的女人,竟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背景。   许燕吉1933年出生在北京,她的父亲许地山是当时文坛名家,写过《落花生》,在燕京大学任教授,母亲周俟松也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   家里书香气息浓厚,童年的她每天听诗读书,常常与名流学者之女为伴,生活优渥而安稳,可好景不长,八岁那年父亲骤然离世,不久日本占领香港,母亲带着姐弟流亡内地,七年颠沛流离。   母亲靠教书和变卖家产支撑,还坚持让孩子读书,那些饥寒交迫的日子,把她从娇养的小姐变成了懂事早熟的女孩。   战后,她随母亲在南京定居,考上北京农业大学,成了新中国最早的大学生之一,聪明而要强的她在课堂上总能脱颖而出,还谈起了恋爱,毕业后她被分配到农科单位,工作有声有色,也成家怀孕。   那时的她以为前途光明,日子终于安稳,可命运却毫不留情,政治运动中,她因一句不合时宜的话被扣上右派帽子,继而升级为反革命,判处徒刑,孩子难产夭折,丈夫不愿受牵连离婚,昔日温馨的家庭瞬间土崩瓦解。   六年的牢狱生活,她咬牙撑过,出来时才三十出头,却已满身创痕,出狱后依旧被当劳改犯使用,干着最苦的活,换来填不饱肚子的口粮,没有户口,没有工作,她成了社会的边缘人。   直到1971年,她去陕西投奔多年未见的哥哥,哥哥明白,在那个年代,若不嫁人落户,她连基本生活都成问题,于是劝她找个本地男人。   经媒人介绍,她认识了魏振德,一个年近五十的农民,前妻离世,带着一个孩子,这个男人没读过书,靠种地养活父子俩,日子清贫,见面时他只说:“不怕麻烦,就想有人搭伴,把日子过下去。”   对许燕吉来说,这段婚姻谈不上爱情,更多是生存的妥协,于是,她把实情交代清楚,包括坐过牢,魏振德却仍点头同意,他甚至说,不要彩礼,就这样,两人组成了一个特殊的家庭。   婚后,她不会农活,也不擅家务,田里出力是她的短板,灶台前也常常手忙脚乱,村里人背后说她懒,说老魏上了当,可魏振德从不责怪,依旧默默下田、早起做饭。   许燕吉便把精力放在照顾继子上,识字算数一一教,夜里油灯下的板凳成了课堂,小孩原本野得很,渐渐安静下来,成绩有了起色。   许燕吉也开始尝试适应农村生活,帮着缝衣、扫地、喂鸡鸭,虽说不熟练,却在努力,日子像牛车一样慢慢前行,平淡却安稳。   1979年,一封来自南京的信彻底改变了局面,信中通知她,帽子摘掉了,可以恢复原职,许燕吉拿着信,哭了许久。   她终于向丈夫吐露身世:自己曾是北京农业大学的高材生,父亲是知名学者,母亲也是受人尊敬的教师,自己当年有过体面的工作和婚姻,只因一句话而跌落泥潭。   魏振德听完呆坐半天,手里的旱烟掉在地上,他以为妻子会立刻抛下自己,重回城里。   可她的选择出乎所有人意料,她没有离开,而是回南京安顿好后,把丈夫和孩子都接了过去。   1981年,他们一家落户南京,魏振德在科研院所做些简单工作,儿子顺利继续学业,后来有了稳定的职业,许燕吉恢复研究员身份,继续科研工作,后来还开始写书,把自己坎坷的人生整理成文字。   这段婚姻没有激情,却在岁月中积淀出深情,魏振德以笨拙而厚道的方式照顾她,她则用责任感守护这个小家,她常说,婚姻是契约,既然选择了,就要守到底。   即便身边有人劝她离开另觅良缘,她始终摇头,她知道,这个农民丈夫在自己最低谷时接纳了她,这份善意,她要用一生来回报。   2006年,魏振德去世,她亲自料理后事,晚年,她出版了回忆录《我是落花生的女儿》,讲述自己的遭遇,她说,人生如麻花,苦与甜交织,但不能因此失去坚韧,2014年,她因病离世,按遗嘱捐献遗体。   许燕吉的一生,是被时代裹挟的缩影,从书香门第的千金到劳改农妇,从被讥笑的懒媳妇到科研人员和作家,她跌宕起伏的人生中有太多无奈与悲伤。   可她始终坚守着一种质朴的信念:做一个有用的人,不怨天尤人,不随波逐流,她的人生告诉世人,命运可以扭曲一个人,却无法剥夺她的坚韧与善良。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新京报——许燕吉 把痛苦变成财富

0 阅读:0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