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落难时,朱德说过一句公道话:“他打了最难打的仗,走了最难走的路,论艰苦卓绝无人能比。”朱老总说的都是实在话。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朱德曾经说过一句评价彭德怀的话:“他打了最难打的仗,走了最难走的路,论艰苦卓绝无人能比。” 这句话听起来朴实,没有修饰,却把一个元帅的一生凝结在几个字里,要理解它的分量,就得从彭德怀走过的路、打过的仗,以及他身处困境时的坚持说起。 彭德怀和朱德的关系不是一般的同事关系,他们从井冈山时期就并肩作战,吃过树皮草根,也一起走过长征的雪山草地。 这样的经历,让朱德比任何人都更清楚,彭德怀打的仗难在哪里,走的路苦在哪里,那句“最难”不是泛泛的溢美之词,而是几十年血与火的积累。 所谓“最难打的仗”,不是规模有多大,而是条件有多差,1940年,八路军在华北发起百团大战,彭德怀调动了105个团,正面迎击日军。 那时候,八路军的武器短缺到极点,很多部队没有机枪,普通士兵的子弹只有三五发,战斗时还要靠刺刀、大刀,后勤更是难上加难,根据地被封锁,百姓自己都没饭吃,还要省下粮食支援部队。 伤员缺药,只能用盐水清洗伤口,彭德怀在指挥部里日夜不休,既要调动兵力,还要琢磨怎么把有限的物资送到前线。 三个月的战斗,八路军付出很大牺牲,但最终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全国抗战的信心因此提高。 十年后,新中国刚成立不久,朝鲜战争爆发,美军兵力强大,装备先进,还有原子弹,共和国百废待兴,几乎没有多余的物资投入战场,在这样悬殊的情况下,彭德怀临危受命,率领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零下三十多度的天气,战士们穿着单衣,吃着冻得咬不动的炒面,住在山谷和简陋的坑道里,他的指挥部设在废弃矿洞里,潮湿阴冷,他始终和战士们一样坚持在一线。 志愿军靠着坚强的意志和战术配合,连续发动五次战役,把对手从鸭绿江边赶回三八线,美国接连更换三任主帅,最后不得不坐到谈判桌前。 这场战争,彭德怀知道风险巨大,但他选择承担,因为如果这一仗不打,中国将面临更长久的威胁。 所谓“最难走的路”,不是战争中的枪林弹雨,而是他一生对原则的坚守,新中国成立后,彭德怀担任国防部长,他住的房子是旧的,家具也是从老房子搬来的。 后勤想给他换一辆好车,他拒绝,坚持和普通战士一样,他常说自己出身农民,不能忘记苦日子,抗美援朝后,他依然保持和战士同样的作风,经常到部队调研,和士兵同吃同住。 1959年庐山会议后,他因为直言批评“大跃进”中的问题,被撤职,这之后,生活陷入低谷,甚至被迫接受批判,在这种境况下,他没有认过不属于自己的错误,也没有向环境妥协。 有些人劝他承认所谓的“错误”换取安稳,他拒绝,他坚持一辈子说实话,不愿丢掉革命的良心,这种选择,比爬雪山过草地更难,因为它面对的不是体力的消耗,而是内心的坚守。 朱德为什么会在那个时候说出那句话?因为他最了解彭德怀,从平江起义到长征,再到抗战、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两人始终在一条战线上,朱德知道彭德怀硬气的背后,不是脾气,而是忠诚。 他清楚彭德怀吃的苦不是摆样子,而是实实在在,很多人因为顾忌,不敢替彭德怀说一句话,朱德却在关键时刻说了,他的这句话,不仅是对战友的评价,更是对历史的尊重。 在那个讲究表态的年代,说一句真话比打仗还难,朱德的话看似简单,却让人感到温度,它不是政治姿态,而是提醒人们:不能让真正做事的人受委屈,不能让说真话的人寒心,这也是朱德作为革命元勋的另一种担当。 回望这段历史,朱德的那句话不仅仅是对彭德怀个人的肯定,也是对一种精神的肯定。 最难的仗,不是打赢规模最大的战斗,而是在没有条件时创造条件坚持下去。 最难的路,不是走得最远,而是在风雨中不改初心,最难的真话,不是说得最漂亮,而是敢在众人沉默时开口。 彭德怀的一生,几乎没有享过安稳日子,他从农民的孩子,到横刀立马的大将,始终把最难的担子扛在肩上,他的牺牲和坚持,让无数人受益,朱德的一句话,把这些凝练下来。 今天再读,仍然能感受到那份真实和沉重,这样的“实在话”,像一面镜子,让人记住什么才是最可贵的品质。 这一句话,不是浮夸的口号,而是对历史的真实记录,它告诉我们,真正的伟大,不在于地位的高低,而在于在最困难的时候,还能坚持为人民去做事。 彭德怀如此,朱德如此,这也是那一代革命者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信源:玉林新闻网——【您贵姓】彭姓:横刀立马慷慨士 耕读传家奉献人
80年华国锋来南京,许世友称病不见,晚年许评价:华同志耳根子软1980年6月1
【1评论】【2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