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国记者问小马科斯:“1962年印度开了第一枪,差一点被灭国;1979年越南开了

如梦菲记 2025-09-22 15:45:26

菲国记者问小马科斯:“1962年印度开了第一枪,差一点被灭国;1979年越南开了第一枪,差一点被亡国,请问大统领阁下,如果菲律宾开了第一枪,你觉得美会帮助菲律宾到什么程度?”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菲律宾记者的一句提问,把现场的氛围彻底点燃,小马科斯被问到,如果菲律宾在南海开了第一枪,美国会帮到什么程度。   这话不只是针对总统本人,也是对菲律宾外交路线的一次拷问,菲律宾一直把自己和美国的联盟当作安全依靠,但真遇到危险,美国是否会全力以赴,很多人心里其实没底。   回顾过去,世界上主动先开火的小国,几乎都没有捞到好处,1962年的中印边境冲突就是典型案例,印度当时自信满满,认为可以凭借军事部署拿到一些有争议的地盘。   结果中国军队迅速反击,一个月就把印军击溃,印度寄希望于外部援助,美国当时口头承诺不少,可真正送来的武器数量有限,质量也差,拖延很久才到货,苏联更是保持观望。   战争直接打乱了印度的经济计划,二十多个农业项目被迫停止,粮食产量骤降,上千万农民受到冲击,军事失败、经济倒退和政治动荡一起爆发,差点把国家拖入深渊。   1979年的中越冲突也说明了同样的道理,越南当时觉得有苏联撑腰,敢在边境不断挑衅,中国发起自卫反击战后,越南遭到重创,苏联在条约里写满了支持,但实际行动几乎没有,只是象征性地派了几艘军舰。   越南原本准备的工业建设计划被迫停摆,经济陷入困境,靠外部盟友来支撑冒险政策,结果都是自己承担最沉重的代价。   今天的乌克兰局势更像是一个现代版本,美国和欧洲不断提供援助,但美军始终没有直接参战。   乌克兰的损失是巨大的,人口流失、城市破坏和经济停滞一并而来,外部盟友的支持有上限,不可能替代一个国家自己去承担战争风险。   菲律宾现在的处境和这些案例有很多相似之处,美国在菲律宾有基地,也经常组织联合军演,但真正的作战力量并不多,美军在菲律宾的部署以保障和后勤为主,人数有限,装备也不是最先进的。   菲律宾政府为维持这些基地投入了大量资金,国防预算有相当一部分被消耗,教育等公共开支因此减少。   很多乡村学校连最基本的设施都不齐全,美军基地周边还存在污染问题,当地渔民收入下降,美国并没有给出有效补偿。   经济上,菲律宾对中国的依赖很大,农业出口中香蕉和菠萝有大部分销往中国,旅游业也依靠大量中国游客。   如果和中国关系恶化,菲律宾经济会直接受到冲击,美国虽然口头承诺补偿,但金额远远不够填补损失,菲律宾社会已经多次感受到这种落差。   美国对待盟友的方式基本符合三个标准:战略地位重要性、经济利益大小和军事投入是否值得。   菲律宾在地缘政治上确实有价值,但不足以让美国不惜代价直接介入战争,对美国来说,提供有限的援助、保持一定的军事存在,同时避免直接对抗才是最符合自身利益的做法。   东盟国家的态度也很关键,越南、马来西亚、印尼等国普遍谨慎,在南海问题上不会贸然站到某一边。   菲律宾如果主动挑起冲突,东盟内部大概率会保持距离,不愿意被拖进风险,这样一来,菲律宾反而会在区域合作中被孤立,外交筹码减少。   如果菲律宾真的开出第一枪,后果会非常明显,军事上自身力量不足,很难长期坚持,经济上对华市场受阻,农业和旅游业遭受重创。   外交上可能失去东盟国家的支持,国际舆论也不会一边倒站在菲律宾这边,政治上,国内社会的不满会加剧,政府压力陡增,主动开战,带来的几乎都是负面结果。   历史已经多次证明,先动手的小国最后往往要付出惨重代价,美国的支持永远是有限度的,它会优先考虑自身的战略和经济利益,菲律宾如果寄希望于美国在关键时刻全力出兵,那只是一种幻想。   真正的现实是,开第一枪的国家需要独自承担战争的全部代价,理智的选择是通过外交和谈判寻求解决,而不是把国家推向不可预测的深渊。

0 阅读:6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