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秒的等待,一辈子的冷暖!2025年9月17日上午,重庆万盛区一个公交站,一位拄着拐杖、背着装满物品背篓的老人正在等候116路公交车,当公交车到站后,老人急忙起身准备背上背篓上车,但驾驶员未给予老人充足时间,在老人尚未上车的情况下便关闭车门发动车辆驶离站台,尽管现场另一位穿红色衣服的大娘曾呼喊示意,驾驶员仍未停车。此过程被监控视频记录并发布至网络后引发公众广泛关注和批评,许多网友认为公交司机行为冷漠。 九月十七日的清晨,关坝开明宾馆附近的公交站,老人像往常一样坐在超市门口的凳子上。这是超市老板特意为他准备的——老板看老人背篓沉得压弯了腰,怕他累着,不仅搬来凳子,还帮他把背篓搁在高凳上,就为了等车时能少弯一次腰。 老人用粗糙的手掌摩挲着拐杖,眼神望向公交车该来的方向。背篓里装满新鲜挖出的红薯,还带着泥土的气息,他指望能赶早到镇上卖个好价钱。 九点三分,116路公交车的身影终于出现在路尽头。老人急忙起身,颤抖的手去抓背篓的带子。红衣大娘也从站台长椅上站起来,整理了下衣襟准备上车。 车子停稳,车门打开。老人吃力地将背篓往肩上扛,动作因年迈而格外迟缓。就在这时,车门“哐”地一声合上了。发动机响起,车轮开始转动。 “等一下!老师傅等一下!”老人着急地喊叫,声音沙哑而微弱。红衣大娘也跟着挥手呼喊:“还有老人要上车!” 超市老板闻声从屋里探出头,正好看见公交车加速离去的背影,和老人佝偻着背、拄着拐杖向前追了几步的无奈身影。那天早上,老板听到老人喊“等一下”,刚想出来帮忙,没想到车已经没影了。 老人站在原地,望着远去的车子,长长叹了口气。背篓重重压在他弯曲的脊梁上,仿佛生活的重量全部浓缩在了这个瞬间。最终,他只能蹒跚地走到旁边的早点摊,以低价卖掉了那一背篓红薯。 从公交车停下到关门离开,全程只有十八秒。 这十八秒,改变了一个老人的生计,也改变了一个公交司机的命运。 这段监控视频在网络上流传后,无数人的心被揪紧了。网友们愤怒地质问:“这司机是赶着去领奖吗?后视镜是摆设?”也有人分享自己见过的类似情况:“上次我看到一个阿婆领了个大约三四岁的孩子,离车门一步之遥时,车门被关上,司机一脚油门就走了。” 更有人指出:“同样是司机,差距怎么这么大?”原来,就在两个月前,同一条线路的另一位司机,看到老人离站台三十米远小跑赶车,特意多等了一分钟,直到老人把菜篮搬上车才发车。 九月的山城重庆,天气依然炎热。老人错过这趟车后,至少要再多等半小时。 对于普通人尚且难熬,更何况一个拄着拐杖、背着沉重背篓的老人家。 事情发生后的第五天,官方发布了处理结果。万盛经开区交通运输局经过调查,确认116路公交车驾驶员存在拒载行为。 由于“性质比较恶劣”,根据《重庆市公共汽车客运条例》,对司机进行了行政处罚,并要求企业按照内部管理规定将其开除。 相关部门也约谈了公交企业,督促他们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培训, 希望从此能提供更优质的公共交通服务。 当我们谈论公交拒载事件时,我们真正关心的是什么?是一个司机的不够耐心?还是一个社会对长者的态度? 那个清晨,公交车门“哐当”关上的声音,不仅隔开了一个老人与车厢的空间,也考验着一座城市的温度。好在,这个声音最终唤醒了人们对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思考。 超市老板搬出的凳子,红衣大娘的呼喊,网友们的关切,交通部门的处理——这些反应证明,那扇关闭的车门,永远不应该成为冷漠的象征。 但愿每一位手握方向盘的人都能记得:多等十秒不算耽误,少看一眼可能寒了人心。 因为每个人都会老去,每个人都可能需要那多等的十八秒。
已经开除了,重交116路公交司机!视频中的老人,刚在凳子上歇了两分钟,116路公
【179评论】【4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