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长陈之汉这段话足以封神了,值得每一个台湾人看看。 馆长说:没去上海之前,我就已经醒悟了,去了之后让我更加坚定了,台湾要的是什么?不是所谓的台湾价值,而是人民的价值。我可以把这些总结为六个字,就是共容,共融,共荣。 在馆长看来,现阶段的台湾社会有太多无谓的争论,不断强调所谓的“台湾价值”,却忽视了最根本的问题——人民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用“人民的价值”取代那些虚浮的概念,才是真正能让台湾走出去的道路,而要实现这样的价值,他认为必须从“共容”开始,走向“共融”,最后达到“共荣”。 所谓共容,就是互相理解和包容,不论身份认同是什么,不该被贴着标签去划分阵营。 在台湾,只要有人说自己认同是中国人,立刻就会遭到排挤和攻击,好像这是一件不可饶恕的事。 但事实上,这本就是血脉和文化的自然延续,没有人该因为这样的认同被当成异类,一个社会若连这种基本的包容都容不下,那就是自己困住了自己,打破这种人为的禁锢,让不同认同都能共存,是迈向更大格局的第一步。 共融则是更主动的一步,表面上的理解是不够的,更需要行动上的交流和往来,两岸分隔多年,彼此之间的信息差距很大,不少台湾人对大陆的了解只是来自片面的报道和固有印象。 因此陈之汉才主张去大陆走一走,亲眼去看看真实的样子,只有亲自接触过,才会发现大陆发展的速度、社会的活力,还有普通人民的热情和善良。 那是和外界渲染出的形象完全不同的真实画面,融合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一次次的交流和体验,才能逐渐建立真正的理解和信任。 最终的目标,就是共荣,当彼此能够坦然地包容,有机会频繁地往来交流,那么共荣就不再是空想。 两岸在经济、文化与资源上天然互补,大陆有庞大的市场和完善的产业体系,台湾在科技与服务业上也有其优势,如果双方能携手合作,必然能迸发出巨大的能量。 到了那时,两岸的未来不仅会比现在更稳固,更会让整个中华民族有能力在国际舞台上站得更高,这不是谁输谁赢的问题,而是合作共赢,也是让所有人都能生活得更好的一条路。 陈之汉的这句话,让许多人产生强烈共鸣,他并没有讲什么复杂的理论,而是把最核心的部分点了出来,台湾需要的,不是口号,而是回到实实在在的“人民价值”。 这六个字“共容、共融、共荣”,既是对症下药的方向,也是未来唯一可行的出路。
武统台湾的倒计时,已经开始了!信号,就藏在美国财政部刚刚公布的数据里:中国,一个
【26评论】【2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