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中国的种种打压,目的就只有一个:要中国大量企业倒闭,让大量工人失去工作,让失去的工人对抗政府,让中国经济刹车引发各种社会矛盾,让西方的颜色革命暴发,让中国陷入大动乱,让中国像苏联一样失去执政权。 美国最近几年在对待中国的问题上显得越来越强硬,手段从关税到技术封锁,从舆论抹黑到金融打压,看起来理由很多,说是为了贸易平衡,说是为了国家安全。 其实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让中国的经济陷入困境,让企业大规模倒闭,让工人大规模失业,然后把失业人群的情绪转化为社会矛盾,推动所谓的颜色革命,让中国重走苏联的老路。 这种算计并不是凭空想象,而是有一套完整的逻辑链条,2018年那场贸易战可不是随便打起来的,特朗普一声令下,就对中国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关税,没过多久又把范围扩大到2000亿美元,最后累计对约3700亿美元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他们嘴上说要公平竞争,实际上专挑中国有竞争力的产业下手,看看那些被加征关税的商品清单就知道,从机械零件到纺织原料,全是瞄准中国产业链的要害。 关税这招确实够狠,直接让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份额掉了一大截。就拿第一批被加征关税的340亿美元商品来说,80%的产品在美国市场份额显著下滑,直流发电机跌幅居然高达89%,金属加工工具、锅炉这些产品的份额也跌了一半以上。 到了第三批针对2000亿美元商品的关税清单里,精梳棉纤维、机织毛圈织物这些劳动密集型产品更惨,市场份额直接跌了70%以上。 这背后是什么?是广东的电子厂订单减少,浙江的纺织厂开工不足,工人们的工资自然跟着受影响。美国算盘打得精,他们知道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容纳了大量就业,只要把这些企业逼到绝境,失业人群多了,社会矛盾自然就来了。 光靠关税还不够,美国又把矛头对准了中国的高科技产业,毕竟高端制造才是未来的饭碗。2019年5月把华为列入实体清单,这步棋够阴的,直接切断了华为的芯片供应。 你看华为消费者业务的营收,2019年还是4637亿元,到2021年就腰斩到2434亿元,手机业务几乎被打回原形。他们连荷兰ASML都不放过,逼着人家停止向中国出口光刻机,哪怕是早就订好的货也能说卡就卡。 中芯国际想搞先进制程?美国一纸禁令,10nm以下技术原则上直接拒绝出口许可,结果就是台积电稳稳占着70.2%的市场份额,而中芯国际拼尽全力也才拿到5.1%的市占率。 这种技术封锁可不是简单的商业竞争,就是要让中国的高科技企业活活饿死,让那些在科技园上班的工程师们也面临失业风险。 舆论抹黑这手也玩得溜,新疆棉花事件就是个典型例子。明明是正常的产业合作,硬被说成有问题,结果H&M这些品牌一跟风,中国纺织企业的出口订单说没就没。 这跟关税对纺织业的打击简直是双重暴击,本来就被关税压得喘不过气的企业,又遭遇国际品牌的抵制,日子能好过吗? 更绝的是他们搞的那个"实体清单",从2019年开始就不停地往里面加中国企业,到2025年3月已经有1065家中国实体被列进去,涉及半导体、生物科技、航天等多个关键领域。复旦微电、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这些搞科研的机构也被盯上,无非就是怕中国在高端领域赶上来。 金融领域的打压更是杀人不见血。美国搞了个《外国公司问责法案》,逼着中概股要么交出审计底稿,要么从美股退市。结果呢?2020年以来已经有超过170家中概股企业退市,连京东、拼多多这些巨头都被列入过"预摘牌名单"。 企业在美股融不到资,发展就受限,只能缩减规模裁员。滴滴在美上市后被调查,股价大跌,最后还不是得靠裁员止血?这种金融绞杀就是要切断中国企业的资金链,让好企业活活渴死。 美国这套组合拳打得很有章法,先用水涨船高的关税逼死出口企业,再用技术封锁卡死高科技产业升级,同时舆论抹黑破坏国际市场,最后用金融手段切断资金来源。他们算准了企业倒闭会带来失业,失业会引发不满,不满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不过美国可能没算到中国产业链的韧性这么强,虽然直流发电机份额跌了,但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这些"新三样"出口反而突破万亿大关;虽然华为手机业务受挫,但鸿蒙生态设备照样增长到8亿台。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场持续的打压确实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不小的压力,那些在出口企业打工的工人,那些在科技公司上班的白领,都真切感受到了寒意。 说白了,美国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让这些寒意变成怨气,最终演变成他们希望看到的乱局,只可惜他们低估了中国经济的抗压能力和中国人民的团结……
美国对中国的种种打压,目的就只有一个:要中国大量企业倒闭,让大量工人失去工作,让
兔子警官萌无敌
2025-09-22 09:50:2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