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不起?一男子花8001元捡漏网拍一名表,结果商家却嫌价低拒绝发货,并提出可以补偿1000元,甚至家人也劝他见好就收,可男子认为商家应遵守契约精神安排发货,选择与之硬刚到底,将商家告上法院,而法院这样判了! 男子8001元网上拍下一块名表,商家反悔不发货,只愿赔1000元,他坚持打官司,一审胜诉后商家上诉又撤诉,最终赔了7万和解。 这事发生在去年的4月,一名男用户在阿里拍卖上看中一块名表。这块表是百年灵航空计时B01计时码表,市场价好几万,但起拍价被标成1块钱。 他觉得机会难得,就参与竞拍,最终以8001元价格成交。 付款之后商家却没动静,他主动去问,对方直接说这价格太低,亏本,发不了货。 商家提出另一种方案:要么申请退款,他们补偿1000元,要么就这样拖着。 家人劝他拿1000元算了,但他觉得不合理:“你们自己写的起拍价1元,我正常出价,凭什么不认?” 多次沟通无果,他决定起诉商家,案件在深圳市龙华区人民法院审理。 法庭上商家辩称是操作失误,把起拍价设成1元,并非本意,认为合同不成立。 但法院查看拍卖页面,上面清楚写着“1元起拍,加价幅度100元,保留价1元”,也没有标注“试拍”或“不成交”等特殊说明。 法院认为根据《电子商务法》第49条,商家在平台发布的拍卖信息符合要约条件,用户一旦成交,合同就成立,最终一审判决商家交付手表。 商家不服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但没多久他们又主动撤诉,并通过律师联系用户,提出愿意赔偿7万元,希望和解。 用户同意,双方达成和解,这起事件被纵览新闻报道后,引发网友热议。 不少人支持用户:“自己定的规则,输就要认”,“法院判得好,不能惯着这种商家”。 也有人觉得用户太较真:“商家都道歉了,拿1000元息事宁人多好”,“表肯定不是故意1元拍,何必硬磕到底”。 实际上这类“乌龙拍卖”并非个例,不少电商平台都出现过标价错误、起拍价设置失误等问题。 有的商家会认赔发货,但也有不少选择“赖账”,甚至宁愿被罚也不履行。 这起事件之所以受关注,是因为用户坚持用法律维权,并且成功了,不少消费者遇到类似情况,往往因为怕麻烦或觉得赢不了而放弃。 他的做法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电子合同同样具有效力,平台规则和法律规定都是站在诚信这一边的。 截至目前阿里拍卖尚未对外回应此事,但平台规则中确实写明“成交不卖”属违规行为,商家需承担相应责任。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信息来源:纵览新闻 2025-9-19
套路太深了!江苏南通一夫妻为筹集资金,将房产抵押给典当行,借了100万元,还了4
【8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