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刷到一个直击心灵的短视频,很想分享给大家: ​一个学生问老师:“那些抗日战争

苏柒小文 2025-09-19 10:01:20

刚刚刷到一个直击心灵的短视频,很想分享给大家: ​一个学生问老师:“那些抗日战争中牺牲了的先烈们,知道我们最终会胜利吗?” 教室后墙的五星红旗垂着边角,阳光从窗户斜切进来,把学生的影子拉得很长。他捏着历史课本的边角,封面上“抗日战争”四个黑体字被手指磨得发毛,声音不大,却让喧闹的教室突然静了下来。 老师手里的粉笔停在半空,粉尘簌簌落在教案上。他没急着开口,转身在黑板写下“1940年,狼牙山”,又添上“1942年,沂蒙”,粉笔尖划过黑板的声响,像极了当年山野里的风。 “你见过太爷爷的老烟袋吗?”老师忽然问。前排那个戴眼镜的男生愣了愣,点头说烟袋杆上刻着“守家”俩字。“那会儿的人,哪顾得上想胜利在哪天?”老师指着黑板上的地名,“他们揣着的,是家里的布老虎、妻子的线团子,是‘不能让鬼子进家门’的念头。” 去年去沂蒙老区,见过一位老兵的遗物——褪色的绑腿里裹着半块麦饼,纸包里是给女儿的红头绳。讲解员说,这位战士牺牲时才21岁,出发前跟同乡说“要是我回不来,记得告诉俺闺女,爹是打鬼子走的”。他哪能预知胜利?可他知道,退一步,家乡的麦子就会被马蹄踏碎。 学生们的头低了下去,有人盯着课本上的黑白照片——那些穿着补丁军装的战士,笑的时候露出缺了的牙,手里却攥着比生命还重的枪。他们不是先知,只是在黑暗里举着火把的人,明明知道火把可能被风雨浇灭,还是要往前递。 “就像你每天背单词,”老师突然笑了,“你现在不知道能不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可还是会在早读课上睁着困眼念下去。”教室里有人偷偷笑,笑着笑着,眼角就湿了——原来信念从来不是看见结果才坚持,是明知难,还是要扛着往前走。 粉笔灰落满了老师的袖口,他擦掉黑板上的地名,只留下“信念”两个字。窗外的麻雀落在窗台上,叽叽喳喳的,像极了当年孩子们在村口等父亲归来的声响。那些先烈没见过高铁飞驰,没尝过奶茶甜香,可他们举枪的模样,早就刻进了这太平盛世的骨血里。 我们总说“他们用生命换来了胜利”,其实更该说,他们用“哪怕看不到胜利,也要守住家国”的勇气,替我们把黑暗挡在了身后。现在的我们,能捧着历史课本问出这句话,本身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回答——我们替他们看见了胜利,也替他们守着这万家灯火。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缅怀抗日烈士 缅怀抗日英灵

0 阅读:1

猜你喜欢

苏柒小文

苏柒小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