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俄罗斯食品在中国打不开销路?   最近几年,中俄关系走得挺近,不少人以为俄

蛋总扯个事 2025-09-18 18:38:35

为什么俄罗斯食品在中国打不开销路?   最近几年,中俄关系走得挺近,不少人以为俄罗斯的产品在中国市场上会越来越火,尤其是食品,毕竟邻国之间,运输方便,交流也密切。   但现实却有点出人意料,俄罗斯食品在中国市场始终不算热门,除了个别特产在小圈子里有点人气,大多数产品都卖不动。   这事如果只从市场营销、渠道铺货来分析,确实能找到一些原因,但最关键的,还是卡在饮食习惯上。   中国人吃东西,从来都是讲究一个“味道要和谐”,无论是南方的清淡,还是北方的浓香,哪怕是川菜那种重口味,也都有个层次分明、咸淡有度的讲究。   而俄罗斯食品的特点恰恰是重,酸、咸、腌,调料放得猛,奶味浓,肉味厚,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吃一口新鲜,吃多了就觉得腻了。   比如俄罗斯那种常见的罐头肉,味道确实纯,但油重盐多,吃完一罐直想喝水。   再比如他们的甜点,奶油不打折扣,糖放得不客气,吃起来就是一个字,“顶”。   还有一点,中国人吃饭讲究热食为主,热汤热菜是标配,而俄罗斯饮食中冷盘、冷肉、冷汤的比例很高,像冷红菜汤这种东西,在俄罗斯是家常饭,但在中国老百姓眼里就很难接受。   哪怕是在东北地区,离俄罗斯最近,也很少有人把冷菜当主食来吃。   再说到俄罗斯的乳制品,很多人以为这个品类在中国会有潜力,毕竟现在喝牛奶、吃奶酪的人多了。   但俄罗斯奶制品的重发酵、重香味特点,和中国消费者习惯的清爽型乳制品区别太大。   比如他们常见的酸奶,味道浓得像是奶酪糊,口感厚重,酸味冲得人脑门直皱眉,这种东西哪怕摆在超市冷柜里,也是买一次试试的人多,回头客少。   当然也不是说俄罗斯食品全无机会,有些俄罗斯的巧克力、蜂蜜、伏特加在中国还是有一批固定粉丝的,尤其是在电商平台上,价格合适、品质过关的产品还是能卖得动。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中国人吃饭是从小养成的习惯,口味认知、食材接受度、饮食节奏都有自己的逻辑。   哪怕是同样的米饭,北方人要硬点,南方人要软点,广东人还要讲究米香。   俄罗斯的饮食文化和中国差得太远,贸然把他们的食品搬过来卖,肯定会水土不服,这不是说俄罗斯食品不好,而是说它不适合大多数中国人的嘴。   现在国内市场上竞争那么激烈,连本地品牌都在为抢用户口味不断调配新方案,俄罗斯食品想从中分一杯羹,光靠“异国风情”是远远不够的。   中国人吃饭还是讲究那种“吃得舒服”的感觉,不管你是海外进口还是本地制造,只要吃着不顺嘴,很快就会被淘汰。   所以说,俄罗斯食品在中国市场碰壁,不是渠道不通,也不是宣传不到位,归根结底就是口味问题。   人这一张嘴,讲究的是熟悉感、安全感和舒适感,哪怕你包装再漂亮,文化故事讲得再精彩,只要味道不对,再大的市场也打不开。   参考资料:新周刊《说起重口味,你赢不了俄罗斯人》

0 阅读:214

评论列表

yyy

yyy

1
2025-09-19 13:51

俄的东西,口味就有问题,太甜

猜你喜欢

蛋总扯个事

蛋总扯个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