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昌的小廖,这个“00后”小伙,为救一名"陌生患者",坚持每天晨跑5公里、晚

兜兜小贝儿爱分 2025-09-18 11:29:09

江西南昌的小廖,这个“00后”小伙,为救一名"陌生患者",坚持每天晨跑5公里、晚上10点前睡觉…… 故事得从七年前说起。那时的小廖还是宁都县宁师中学的高三学生,每天被课本和试卷填得满满当当。但命运总爱在忙碌里塞进意外的温暖——他偶然认识了住在学校附近的一对耄耋夫妻。 爷爷股骨头坏死,走路得拄着拐杖;奶奶腰椎骨坏死,常年躺在床上,连翻个身都困难。两个老人没有子女在身边,日常起居全靠自己硬撑。 小廖第一次去家里时,屋里弥漫着药味和陈旧的气息。奶奶躺在床上,拉着他的手直掉眼泪:“孩子啊,我们老了,动弹不得,连口热饭都吃不上。” 这句话像根针扎得小廖心里发酸。他没多想,转头就找了同班同学何淑瑶、曹丽云、黄鑫涛、胡宝林,五个人凑在一起商量:“咱们能不能轮流来照顾?” 于是这五个高三生的课余时间全泡在了老人屋里。他们用压岁钱买米买油,每周三次去家里做饭,扫院子,陪老人聊天。奶奶爱听老歌,小廖就学了几首,坐在床边一句句唱;爷爷腿疼得厉害,他们就轮流给他揉腿。 有次下大雨,小廖淋得浑身湿透赶到老人家,奶奶摸着他的手直念叨:“傻孩子,下这么大雨还来。”他抹了把脸上的雨水,笑着说:“奶奶,我说了要来的。” 这份坚持让他们在2018年登上了“中国好人榜”。领奖那天,小廖捧着证书说:“我们就做了点力所能及的事。”可谁都知道,对一个高三生来说,每天挤时间照顾老人有多不容易。 后来他们考上大学离开,学校又接过了接力棒,志愿者们一拨拨接着来,这盏温暖的灯,从没灭过。 七年后的今天小廖25岁了,在景德镇工作。去年他加入中华骨髓库时,只当是“多份希望”。没想到今年8月,一通电话打破平静:“您和一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了。”他握着手机的手微微发抖——不是紧张,是突然意识到,自己真的能救一条命。 可体检报告兜头浇了盆冷水:血糖偏高,转氨酶超标。医生皱着眉说:“得调整,不然捐不了。”小廖咬了咬牙,给自己定了死规矩:每天五公里晨跑,晚上十点前必须睡觉,火锅烧烤全戒。同事笑他“太拼”,他抹着汗说:“那头是个等着活命的人,我这点苦算啥?” 9月8日,南昌大学一附院的采集室里,小廖躺在床上,看着血液从导管里流出。213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装了满满一袋。省红十字会的人给他送证书时,他摸着袋子说:“希望这些‘种子’能快点到患者身体里,让他好起来。” 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太自我”,可小廖用七年证明:善良从来不是口号。从给老人端饭的手,到为陌生人捐“生命种子”的胳膊,变的只是年龄,不变的是那颗滚烫的心。 他的故事传开后,有人说“00后开始扛事了”,也有人说“这才是青春该有的样子”。但小廖自己觉得,这不过是“做该做的事”。就像他说的:“当年照顾爷爷奶奶是温暖,现在救这个患者也是温暖,温暖传下去,才叫活着。” 你看善良从来不是大张旗鼓的宣言,而是藏在晨跑鞋里的汗,是戒掉火锅时的馋,是接到电话时那句“我愿意”。小廖的故事,像面镜子——照见我们心里那团火,也提醒我们:这世界再大,总有人愿意为陌生人点亮一盏灯。 如果有一天,你也接到那通“能救人”的电话,你会怎么选?评论区聊聊吧。江西男孩故事 江西小男孩 廖小廖

0 阅读:26

猜你喜欢

兜兜小贝儿爱分

兜兜小贝儿爱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