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15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西班牙对记者表示,如果欧洲不采取同等的对华制裁措施,美国不会因中方采购俄罗斯石油而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 美国在俄乌冲突后,一直试图在全球范围内对俄罗斯石油出口进行围堵,以削弱俄罗斯经济。中方基于自身能源安全与经济发展需求,持续从俄罗斯进口石油,这一正常贸易行为却被美国视作眼中钉。 美国此前多次威胁要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实施制裁,中方首当其冲在被警告名单之中。早在 7 月 30 日,贝森特就曾威胁,如果中国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可能面临 100% 的关税惩罚。但局势在近期发生了戏剧性转变。 此次贝森特将欧洲国家拉入局中,要求欧洲对中国采购俄罗斯石油的行为采取同等制裁措施,否则美国不会单方面行动。这背后反映出美国在对华贸易政策上的诸多考量。 一方面,美国清楚单独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会对自身经济造成冲击。中国作为美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大量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满足了美国消费者的日常需求,也降低了美国企业的生产成本。 若贸然加征高额关税,美国国内物价可能大幅上涨,企业经营成本也会飙升,这是美国政府不愿看到的。另一方面,美国试图利用欧洲盟友,共同对中国施压,形成一种所谓的 “国际统一战线”。但欧洲国家在这一问题上却态度不一。 欧洲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同样紧密。中国是欧盟重要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巨大,在众多领域有着深度合作。部分欧洲国家担心,若对中国采取制裁措施,会损害自身经济利益。 德国的汽车制造业高度依赖中国市场,大众、宝马、奔驰等汽车品牌在中国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若因制裁导致中国市场对德国汽车的需求下降,将对德国经济造成重创。 同时,欧洲一些国家自身也需要俄罗斯的能源供应,在能源问题上,欧洲与美国的立场并非完全一致。此前欧盟外长虽有对中国采取 “二级制裁” 的表态,但至今未形成实质性行动,这也表明欧洲在这一问题上的谨慎态度。 从中国角度来看,采购俄罗斯石油是基于多方面的合理考虑。能源安全是国家发展的根基,中国庞大的经济体量对能源有着持续且巨大的需求。俄罗斯作为能源大国,与中国地理位置相邻,能源输送渠道相对稳定,是中国理想的能源合作伙伴。 9 月初,普京访华后,俄能源部长齐维廖夫宣布俄石油公司和中方签协议,每年再送 250 万吨石油经哈萨克斯坦运往中国。这种稳定的能源合作,不仅保障了中国的能源供应,也推动了两国经济的共同发展。 在国际舆论场,美国此举也遭到多方质疑。国际社会普遍认为,美国试图将自身的政治意愿强加于其他国家,利用关税大棒干涉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此前就美方要求相关方面以进口俄罗斯石油为由对华加征关税情况答记者问时表示,美方此举是典型的单边霸凌和经济胁迫行径,严重违反中美两国元首通话共识,可能对全球贸易和产供链稳定造成严重冲击,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如果任何方面损害中方利益,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和中方一谈完,美国财长当着全球向欧洲喊出一句话,欧盟各国集体懵了美国财长贝森
【1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