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唯一富过17代的家族,坐拥上海近一千栋房屋,子孙大都上哈佛。中国竟然有一个家

雕塑艺术之魅力 2025-09-16 17:27:55

中国唯一富过17代的家族,坐拥上海近一千栋房屋,子孙大都上哈佛。中国竟然有一个家族可以做到荣盛不衰,从第一代祖先贝兰堂算起,到现在都富了足足有17代了,上海的房产达到了上千栋,孩子也都是哈弗大学的高材生。 主要信源:(中国新闻网——大师贝聿铭今天101岁 他建了玻璃金字塔;文汇报——中国唯一富过15代的贝聿铭家族为何传承至今:“以产遗子孙,不如以德遗子孙”) 在苏州的狮子林,常能见到举着油纸伞的游客穿梭于假山之间拍照留念。 而这座园林背后,是一个家族跨越数百年、延续十七代的故事。 这个家族,便是苏州贝氏。 明朝中叶,战乱频繁,药材需求极大。 贝家先祖在乡间发现满山草药,便开始采药贩卖,逐渐积累本钱,后来开设医馆。 他们对待病人不分贫富,有时甚至免费诊治,慢慢建立起厚道的名声,药铺越做越大。 到了嘉靖年间,贝家迁往苏州,扩展成涵盖中医诊疗、药材销售的完整产业。 他们始终坚持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这为家族的长远发展打下了根基。 清末,苏州观前街的“贝泰来药铺”由贝理泰掌管。 他的儿子贝润生察觉到了时代的变化。那时化学染料刚从西方传入,颜色鲜亮、不易褪色,但价格昂贵,且被德国商人垄断。 贝润生下定决心自己做染料。 他带着伙计去码头,硬是跟着外国人学德语,打听配方,终于在1906年研制出“地球牌”染料。 尤其是翡翠绿色的染料,一经推出就轰动上海滩,太太小姐们争相抢购,从此他被称作“颜料大王”。 贝润生做生意有个习惯,总随身带着一把金算盘。 有一次和洋商谈判,对方故意把算盘打得很响,想扰乱他的计算。 贝润生不慌不忙取出自己的算盘,手指飞快,当场核出错误,让对方无话可说。 他的精明和诚信很快传遍江南。 发达之后,贝润生做了一件很多人不理解的事。 他花八十万两白银买下了已经破败不堪的狮子林。 亲友都批评他乱花钱,但他却精心修复,将这座废园变成苏州名园。 更令人敬佩的是,后来他主动将狮子林捐献给了国家。 除了贝润生,同一代的贝理泰也在上海开创了另一番事业。 他创办上海银行,推出“一块银元起存”的政策,极大方便了普通百姓,迅速积累起客户和声誉。 他还敏锐地察觉到地产行业的潜力,于是在上海投资买地、兴建房屋。 此外,他还在苏州修建了贝氏宗祠,让散居各地的家族成员有了凝聚之所。 贝氏家族之所以能绵延兴盛,离不开严格的家规。 贝润生曾立下三条家训:不准纳妾、不准吸大烟、不准分家产。 这几条规矩看似严厉,却避免了大家族常见的内部争斗和败家行为,使得贝家子弟多能专心读书、踏实做事。 在教育方面,贝家非常舍得投入。 他们鼓励子孙向外学习、拓展视野。 例如著名的建筑大师贝聿铭,童年就常在狮子林的假山中玩耍。 他后来留学美国,毕业于哈佛大学,成为世界级建筑师,设计了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苏州博物馆等作品。 尽管长期旅居海外,贝聿铭始终没有忘记家国根本。 他在多个场合说“我是苏州人”,并在祖国需要时毫不犹豫地回国参与建设,比如设计香山饭店和中银大厦。 除了贝聿铭,贝家还涌现出许多其他人才,比如银行家贝祖诒。 在抗战时期,发生过一件真实的事情:一位客户存在银行保险箱的金条不翼而飞,贝祖诒主动赔偿了二十根金条。 结果后来银行遭日军轰炸,墙壁倒塌,才发现金条是被老鼠拖进墙洞。 这件事传开之后,世人无不赞叹贝家人的诚信。 《金条谜案》这部电影就是根据这个真实事件改编的。 诚信和担当,已成为贝家后代共同遵守的准则。 直到2022年苏州疫情期间,一家贝氏旁支经营的药店仍坚持免费发放退烧药长达三个月。 记者采访之时,店主只指着墙上的家训说:“宁可亏算盘,不可亏良心。” 尽管家族成员散布各地、从事不同行业,但他们对传统的坚持却非常一致。 回顾贝氏家族几百年来的历程,从草药铺到颜料大王,从银行创始到建筑大师,他们不仅积累财富,更传承了一种向上、向善的家风。 他们重视教育、坚持诚信、勇于创新、心怀家国,这些或许就是这个家族打破“富不过三代”魔咒的真正原因。 对此您怎么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0 阅读:0
雕塑艺术之魅力

雕塑艺术之魅力

雕塑艺术之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