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率兵攻入南京时,俘虏了朱允炆的生母吕氏。看见吕氏狼狈地摔在地上,朱棣前搀扶,他认为自己不想闹成这样,这是被逼无奈,走投无路。 主要信源:(《明史》;《明实录》;《胜朝彤史拾遗记·卷一》) 南京城陷于火海之际,燕王朱棣率军攻入京城,直逼皇宫。 在一片混乱中,建文帝生母吕氏跌倒在地,衣着凌乱,神色惊慌。 朱棣见状立即上前搀扶,并面露愧疚地说道,自己本不愿如此,实属被逼无奈。 吕氏抬头望向这位昔日的小叔,眼神中交织着复杂的情绪。 此后朱棣将如何对待兄长的妻儿,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明朝洪武年间,皇室内部权力交错,关系复杂。 吕氏的父亲吕本原是元朝一名小官,在元末动荡之中转而投奔朱元璋。 当时朱元璋正急需人才,对吕本颇为重用。 吕本不仅提供了重要情报,还在关键战役中参与谋划,逐渐升任太常寺卿,官至正三品,可见朱元璋对其信任有加。 洪武八年,吕氏被选为太子朱标的侧室,也是朱标最后一位妾室。 吕氏出身不凡,其先祖吕文焕乃南宋名将,虽然这一身份并未给她带来太多特殊待遇,但由于吕本深受朱元璋信赖,吕氏在宫中的地位也逐渐稳固。 朱标与吕氏感情甚好,洪武十年,吕氏生下儿子朱允炆。 当时吕氏产后出血,情况危急,朱标格外忧心,对她也更加爱护。 朱元璋对这个孙子十分疼爱,不仅亲自为其取名,还写下家训嘱咐他日后要成为明君。 后来朱标原配常氏去世,吕氏被立为太子正妃。 一次宫中宴会上,吕氏不慎打翻灯盏,险些引发火灾,朱标毫不犹豫地带她逃离火场,众人见状无不感叹太子对她的深情。 吕氏因此更受敬重,在宫中的威望日渐提升。 1392年,朱标因病去世,朱元璋悲痛之余立孙朱允炆为皇太孙。 1398年,朱元璋驾崩,朱允炆继位,吕氏成为皇太后。 但是建文帝年轻缺乏政治经验,对拥兵在外的藩王们尤其是几位叔叔心存忌惮。 他急于集中权力,登基后立即推行削藩政策,此举引起燕王朱棣的强烈不满。 朱棣自认战功显赫、深得人心,对建文帝的举措日益担忧。 最终朱棣以“清君侧”为名,于1399年起兵“靖难”。 起事前,他与谋士姚广孝密议多日,定下详尽的战略计划,包括夜袭、策反、断粮等行动。 靖难之役持续四年,朱棣以北平为基地,多次以少胜多,甚至曾亲自诱敌深入、设伏反击。 1402年,燕军攻入南京城。 建文帝在火海中失踪,下落成谜,而朱棣则成功夺得皇位。 取胜后的朱棣并未立即处死吕氏。 面对曾经的皇嫂、如今的太后,他表现得恭敬而愧疚,声称自己是被逼起兵、不得已而为之。 吕氏默然无语,只带着幼子朱允熙退回内宫。 朱棣登基后,虽未杀害吕氏,但废其太后之位,只尊为“皇嫂”,并安排她为朱标守陵。 吕氏与朱允熙在陵园生活清苦,常遭宫人冷眼。 据明实录记载,他们的日用供给常被克扣,冬天甚至缺乏炭火。 两年后,他们所居殿宇突发大火,朱允熙葬身火海,吕氏亦自此消失。 有传闻称,火灾前夜曾有陌生侍卫前来值守,夜间却悄然撤离,此事背后缘由至今众说纷纭。 朱棣在位期间开创永乐盛世,整顿朝政、开拓疆土、发展文化。 他完善科举制度,派遣郑和下西洋,修建紫禁城,编纂《永乐大典》,使明朝达到鼎盛。 但其对待兄嫂及侄子的方式仍引发后世诸多议论。 权力斗争中的家族悲剧,也成为历史中难以忽略的一页。 这段往事展现了权力更迭的残酷性,也让人看到在政治旋涡中,亲情往往成为最先被牺牲的东西。 对此您怎么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朱棣率兵攻入南京时,俘虏了朱允炆的生母吕氏。看见吕氏狼狈地摔在地上,朱棣前搀扶,
雕塑艺术之魅力
2025-09-16 15:37:42
0
阅读:120
低调
怪自己儿子不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