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刘庭式考中进士后,已订婚约的娘子因病失明。女方因家贫而如今又失了明,不敢再提婚约,旁人都劝他另娶高门,他却笑道:“吾心已许之矣。”这话传到街坊邻里耳朵里,不少人都暗地里摇头——放着满京城的名门闺秀不娶,偏要守着个眼盲家贫的“未婚妻”,这新科进士怕不是读书读傻了? 你猜怎么着?刘庭式还真就顶着满大街的闲言碎语,用八抬大轿把盲女娶进了门。那场面,锣鼓喧天响了半条街,新娘子盖头上的流苏被风吹得簌簌抖,可没人看见她藏在盖头下的眼睛早已没了光。刘庭式亲手搀她下轿时,街坊们伸长脖子看热闹,却见他连个犹豫的眼神都没有,稳稳当当扶着新娘子跨过火盆,倒像是娶了位天仙似的。 婚后头一年,刘庭式在京城做着芝麻大的小官,俸禄微薄。盲妻虽看不见,却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她摸索着煮饭时,米粒洒在灶台边,刘庭式就蹲在地上一粒粒捡起来;她洗衣时错把皂角当调料,刘庭式就笑着把菜里的泡沫捞干净。有回邻居大婶偷偷往他家门缝塞了张名门闺秀的画像,刘庭式转手就把画像贴在书房墙上,逢人就说:“这画里的姑娘眼睛真亮,可惜没我娘子心眼亮堂。” 后来啊,刘庭式被派到密州做通判,带着盲妻赴任。那地方穷山恶水的,衙门里的同僚见他带着个瞎子,背地里都叫他“刘瞎子”。可没过多久,大家就发现这盲妻不简单——她虽看不见公文,却能凭记忆把州府钱粮账目说得一清二楚;刘庭式审案遇到难处,她就在屏风后轻声提醒律法条文。有回当地豪强仗势欺人,刘庭式刚要拍案,盲妻突然咳嗽一声,他立刻想起卷宗里藏着的关键证据,当场把豪强治得服服帖帖。 最绝的是盲妻生孩子那天。刘庭式急得在产房外团团转,接生婆突然慌慌张张跑出来:“大人,夫人大出血,怕是……”话没说完,就见盲妻咬着牙喊:“庭式,你答应过我要白头偕老的!”刘庭式红着眼冲进产房,握着她的手说:“你睁眼看看,我就在这儿。”盲妻竟真的奇迹般挺了过来,后来一口气给他生了两个大胖小子。这事儿一传十十传百,连知州苏轼都听说了,特意摆了酒席请刘庭式喝酒。 酒过三巡,苏轼半开玩笑地问:“都说哀生于爱,爱生于色。你这爱从哪儿来的?”刘庭式放下酒盏,认真地说:“我只知道她是我妻。她看得见时是我妻,看不见了还是我妻。要是只图美色,那大街上抛媚眼的姑娘都能当老婆?”这话一出口,满座皆惊。苏轼当场就站起来朝他作揖:“兄弟,你这境界,我苏东坡自愧不如!” 盲妻去世那年,刘庭式在灵前守了三天三夜。他把孩子们叫到跟前,指着灵位说:“你们记住,这世上最珍贵的不是金银财宝,是‘信义’二字。”后来他辞官隐居庐山,据说活到九十多岁,临终前还能健步如飞地爬山路。当地人说他双目泛着紫光,像是得了道似的。 这个故事可不是我瞎编的,《宋史·卓行传》里明明白白写着呢。刘庭式用一辈子告诉我们:真正的情义,从来不是挂在嘴边的甜言蜜语,而是风雨同舟时的不离不弃。在这个人人都想着攀高枝的时代,他偏要做个“傻子”,却让千百年后的我们,看到了人心最本真的模样。(出处:《宋史·卷四百五十九·列传第二百一十八》)
1067年,61岁即将退休的欧阳修,被当众弹劾与儿媳吴氏有染,京城流言满天飞。刚
【7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