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时候,有个书生在外为官,待未婚妻到了18岁的时候,方才回去,准备娶亲。可这时候岳父却给了他30万两,哭诉道:“我女儿已经被宰相裴度抢走了,你拿着这银子,另娶她人吧,别耽误了前程。” 在唐代一个普通县城里,一位年轻书生在外地当官几年后,终于盼到未婚妻满十八岁,兴冲冲赶回家准备成亲。没想到,迎接他的却是岳父递来三十万两银子,边哭边说女儿已被宰相裴度抢走,让他拿着钱另娶别人,别耽误前途。这桩婚事背后藏着什么秘密?书生会就此罢休吗? 唐朝宪宗元和年间,裴度率军平定淮西叛乱吴元济,立下汗马功劳,回京后封为晋国公,拜相执掌朝政。百官对他敬重有加,但皇帝身边有几个不务正业的近臣,裴度不愿与他们共事,上书请求辞职归隐。皇帝疑心裴度功高盖主,不准他走。裴度为自保,闭口不议政事,表现出贪恋女色的样子。地方官员见机行事,从各地搜罗美女送到相府,裴度来者不拒,全都收下。晋州万泉县有个书生叫唐璧,早年通过孝廉举荐,到南方当县尉,离开家乡前与黄太学女儿小娥订婚。 小娥年满十八岁时,唐璧升迁途中先回家乡准备婚事。县令听说知府要选美女献给裴度,得知小娥貌美,便带人上门,黄太学外出时县令命手下将小娥带走,留下三十万两银子。黄太学回家发现女儿不见,只剩银子和口信,说小娥已送知府,让他告诉唐璧拿着钱另娶。黄太学赶到县衙,县令已将小娥转送知府,他又追到知府衙门外守了半个多月,没见到女儿,只得回家。一个多月后,小娥被送到裴度相府。 唐璧到黄家时,黄太学把事一五一十告诉他,拿出银子让他别耽误前程。唐璧不肯,颓废几天后勉强上船北上京城,黄太学把银子塞进行李。船到半途遇盗匪,银子和上任文书被抢,唐璧身无分文,到吏部补文书,官员不理。一老翁路过给他盘缠,他回京仍无果,在客栈痛哭。一穿紫袍老者问故,唐璧全说,包括小娥被裴度抢走。老者说明日帮忙。次日相府人接唐璧进去,老者正是裴度,裴度已查清真相,命人带小娥出来,两人当堂成亲,裴度给盘缠和文书,唐璧夫妇叩谢离去。 这个故事出自明代冯梦龙《喻世明言》,虽是小说,却基于裴度真实历史。裴度早年穷困,有人相他会饿死,他拾得宝带归还失主,积下阴德,后来中进士,平叛有功。故事里,地方官员为讨好上司强取民女,反映了当时官场陋习。裴度归还小娥,体现出仁义本色。历史上,裴度一生清正,晚年归隐,享高寿。唐璧夫妇回家后,生活安定,注重行善。 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这样的故事告诉大家,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裴度靠善行改变了命运,地方官员的做法则提醒我们,反对腐败,维护公平正义。这符合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强调为人民服务。现实中,有些基层干部也得警惕,别学那些县令,搞强买强卖,损害群众利益。裴度不美化负面人物,他收美女是为自保,但最终还妻于人,显示出良知。
1641年,万历皇帝的儿子朱常洵被李自成活捉,300多斤的朱常洵跪倒在地,请求免
【36评论】【51点赞】